随着酒类产业发展进入更全面的阶段,如上游构建原粮基地,生产端不断通过技改提升品质实力,渠道端与市场端需要更紧密的厂商合作打通市场,酒厂发展过程,仅凭自有资金很难满足发展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酒厂开始涉足金融投资。
在中国TOP酒企中,有茅台集团、泸州老窖集团、西凤集团等都具备强大融资功能,并向酒厂和经销商提供相关服务。如西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就在西凤集团2024年高质量创新发展大会上明确,充分利用西凤品牌价值潜力,进一步提高集团投融资能力。
我们还注意到,不止头部集团重视投融资,川酒集团作为整合中小酒企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也在近年与兴业银行成都分行等开展银企合作,畅通原酒金融血脉。
为什么越来越多酒厂开始涉足金融投资?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表示,融资需求对酒厂经营和供应链伙伴经营的重要性,比如酒厂向农民购买酿酒原料需要现金支付,而酿酒之后浓香需要存放一年之后(高端酒要求存放时间更长),酱香酒需要存放五年时间方可出厂销售,酿酒企业就必须准备足够的资金应对需要时间沉淀老熟的白酒酿造、储存老熟、上市销售回款的周期。
当前,酿酒企业庞大资金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供应商赊销和经销商预付款;二是来自银行或金融机构融资。
“供应商和经销商为维系与酒厂的合作关系,就需要通过自身解决贷款,或满足酒厂的提出的合作条件,酒厂会配合推荐有合作关系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服务。”肖竹青提到了供应链同样有庞大的融资需求。
这其中有一个“信任”的大前提,酒厂对上下游产业链伙伴经营状况、业务规模、资产规模和经营水平和信用情况非常熟悉,解决了银行对服务对象不熟悉的难题。事实上,无论是酒厂,还是酒商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在银行层面都是优质的客户,因此在酒厂的推荐下都愿意提供融资业务。
比如,腾讯投资的某tob分销平台,就推出了小型融资贷款服务,以酒商库存为担保提供资金服务,相当于“仓单质押融资”。(编者注:这一模式在汽车领域极度常见,4S店会将车辆质押给银行活动流动资金,当消费者下单后再去完成解冻。)
据了解,近年来,有些名酒厂的投资公司直接与小贷公司或合作银行合作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提升了风控方面和仓单质押融资效率。
肖竹青认为,酒水行业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旺季到来前打款进货备货是酒水行业特点,因此借用供应链金融手段做大生意规模,是中国很多酒水经销商做大做强的基本路径。
除了单纯的提供融资服务,越来越多有实力的酒企还借助融资手段,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的。比如,向上投资原料的农业公司,或提供仓储运输的运输公司和包装印刷的工厂等;超大型白酒企业如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还会参股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或小贷公司。
这些围绕酒主业完成产业链生态圈构建的企业,依托名酒企业信誉优势和企业形象背书,高效率盘活酒厂淡旺季现金流,在为上下游产业链伙伴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能创造可观的经营收益。
从这个角度看,白酒行业龙头酒企开始从产品经营、品牌经营升级为资本视野的产业链生态圈运营,正创造产业链更多的赢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