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金价屡创新高,黄金消费市场也是一片热火朝天,随之而来的,是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多位消费者表示,多个网络平台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情况。
直播间以“足金 国检证书”为噱头吸引买家
网络平台上,多个直播间销售“999足金”产品。一些网络主播在珠宝交易中心火热代购,不断以“足金、和田玉、天然淡水珍珠、国检证书”等关键词为噱头吸引观众下单。
杨女士告诉记者,在直播间看好了是“999足金”才买的,当时下单是以500元/克的价格买的,有优惠券400多元。商家说会自带证书,有一个二维码,他可能以为别人都不会查,我拿回来之后一查,查无此证。问他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也不正面回答,让我退回来。
“假金”也不怕火炼
造假手段升级
克重、大小、熔点是许多消费者辨别黄金真假的方法,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造假的手段在不断升级,许多常规方法甚至专业的无损检测都难以辨别真假足金。
上个月末,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消费者李女士春节前在网络二手平台购买了一只价值两万元的足金手镯,交易时证书、发票齐全,就连使用火枪灼烧也没出现异常。
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
“买的时候是28000多元。当时我们还特地带把火枪,想着不变色就是真的,当场烧红了,没有变色,我还特地买了小秤去称,克数、重量都一样。他还给了假冒的周大福袋子,还弄了发票。结果拿过去一鉴定,剪开来里面全部是银,然后才去报警。” 李女士说。
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长寿路派出所执法办案队民警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开展了侦查工作。民警在工商部门并未发现嫌疑人有登记注册信息,此次售卖行为属于个人售卖行为,同时,警方也查证,犯罪嫌疑人所提供的发货地址是伪造的虚拟地址。
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某电商平台寻得一商户,制作了购买黄金所需的4件套,即购物袋、质保凭证、出货单以及(手镯)品名吊牌,再加上他通过平台制作了一张假发票,也是按照当天的市场金价去做的。李女士购买的这款手镯,总克重共计45.11克,含金量是10克,含银量是35克。一般的检测手法根本辨别不出来,只有国家相关的鉴定机构才能辨别真假。
黄金掺假又有新套路
含"铼"黄金真假难辨
随着“买金热”持续升温,黄金掺假也出现新“套路”。近日,浙江宁波市质检院黄金珠宝眼镜检测中心收到相关部门的一项委托检验,样品外观与足金极其相似,但经进一步检验为掺“铼”黄金。“铼”的售价一克仅需十几元,掺在足金中,不仅价格低廉且不易被发现。
刘挺在宁波慈溪经营一家黄金首饰回收店,前几天,他用460元每克的价格收购了两件黄金首饰,共129克。第2天回收黄金的厂家告知刘挺这两件黄金饰品可能掺了“铼”。随后,刘挺带着黄金样品,向当地派出所报了案。
在对黄金样品的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发现,仪器在多个点位识别均显示“999足金”。检测人员继续用锉刀打磨,发现金块上出现了很多凸起的小白点。经过检测人员反复锉、反复测,越往里面锉,“铼”峰就越高,说明内部“铼”含量比较高。
据了解,元素“铼”外观为银白色金属或灰到黑色粉末,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其密度与足金相近,常规的称重无法很好区分,但硬度和熔点均高于足金。
黄金珠宝眼镜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市面上掺“铼”黄金多见实心小豆样式,无法通过肉眼和简单称重辨别真假。因此,消费者购买黄金时,尽量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商家,避免买到低质或假冒商品。如发现商品明显低于挂牌金价或源自非正规渠道,需提高警惕。同时,注意保留购买凭证,以备日后出现纠纷时依法维权。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掺假黄金多为三类:一是加入其他金属与黄金混合冒充的;二是在其他金属表面包裹一层黄金以假乱真的;三是完全以其他金属冒充黄金的外观,不含一点金元素的。
工作人员表示,“真金不怕火炼”“足金很软”等均为民间检验手段,不建议消费者使用。首先,“火炼”的温度是一般生活中无法提供的,普通的煤气灶无法达到。其次,“软硬”不仅和金纯度有关,更和黄金的厚度、形状、工艺有关,普通消费者无法准确判断。
来源:央视财经、潮新闻记者 李华
编辑:杨帆
校对:冯卓盈
获取资讯更新更快
关注新快报
●关注民生,消费维权,力推公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读城市,守护家园,为留住乡愁奔走疾呼,为传承文脉献策建言,以专业调查探求真相,以舆论监督促进法制完善;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奔波不息;深耕文化,专注文艺,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想获得授权转载,请与后台编辑联系,留下希望获得转载授权的文章题目、转载公众号(包括ID)、联系方式等信息。
新闻线索报料微信:xkb_86
报料热线:020-87776333
发行热线:020-87133914
广告热线:020-87508868
报料邮箱:xkb315@126.com
商务合作QQ:1315561244
刊登声明:020-87568381
★添加小新微信报料(微信号:xkb_86)
点亮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