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
美妆资本市场又添新成员。3月21日,欧洲最大香水与化妆品连锁公司Douglas(股票代码:DouglasAG)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首发价格为25.5欧元/股(约合人民币200.05元/股),市值达27.4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15.42亿元),这也是2024年首家上市的美妆公司。
▍截自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最大美妆零售商Ulta Beauty近期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去年该公司净销售额增长9.8%至806.34亿元,毛利润同比增长8.3%。加之Douglas成功上市,从中或可窥见欧美美妆市场重新活跃。
在全球范围内,青眼也注意到丝芙兰、屈臣氏等在内的知名美妆连锁也动作频频,美妆零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变革。
线上业务快速增长,上市为“还债”
Douglas上市一事早有“苗头”。去年8月,据路透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欧洲私募股权巨头CVC资本持有的Douglas正在为首次公开募股(IPO)做准备,最早可能在2024年进行(详见青眼文章《估值500亿的美妆上市公司要来了!!》)。今年开年后,上市计划正式呼之欲出,直至3月21日,Douglas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公开资料显示,Douglas成立于1821年,在欧洲20多个国家经营着1800多家门店,是欧洲最大的全渠道美妆零售商,主要销售香水、化妆品、皮肤护理、头发护理等品类产品,合作品牌超过750个。
值得关注的是,Douglas 2023财年销售额为322.44亿元,同比增长12.1%,而其2024财年第一季度(2023年10月至12月)的销售额为122.52亿元,实现连续10个季度的增长,表现十分亮眼。
青眼号外梳理了Douglas近五年的业绩表现,发现在经历了2020财年、2021财年的下滑后,销售额在2022财年得到恢复,并在2023财年突破了300亿元大关;而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也相较于2021财年成倍增长。
作为一家在实体店和电商领域都领先的欧洲高端美妆零售商,Douglas业绩逆势增长不得不提其数字化转型战略。早在上个世纪末,欧洲地区就先后出现了亚马逊、Allegro、Cdiscount和Fruugo等多个电商平台,而欧洲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消费潜力的市场之一,电商消费者占比也在不断攀升,据外媒报道,2023年欧洲电商消费者占比或达78%。
早在疫情开始前,Douglas就意识到在线零售、电子商务对于消费者的便利性以及对业绩的推动力。据了解,2011年,Douglas就开设了首家网上商店,还推出了自己的App。2020年又推出了Douglas Live的社交平台,通过直播出售商品。2021财年第一季度,其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了74.3%。
2022年,在面临疫情对门店的负影响和连续两年业绩下滑后,Douglas决定在2022年秋天前关闭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约500家线下门店,专注其线上业务,这一决定的成功也体现在其业绩上,2023财年,Douglas电子商务销售额增长10.3%至104.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销售额按年增长,但Douglas本次上市旨在通过出售新股为公司筹集约71.45亿元,用于偿还公司债务。据Douglas最新的季度财报显示,其净债务为241.37亿元,而这一金额基本与其2021财年销售额持平。
虽然负债累累,但面向未来,Douglas依旧信心满满。其发布的 “Let it Bloom DOUGLAS 2026”战略就提出将于2026年完成净销售额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3.92亿元)的目标。
全球零售巨头集体“变阵”
在欧洲,Douglas以其高端的品牌定位和全渠道的零售模式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从市场布局来看,Douglas门店主要分布在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波兰,其中德国是其最大的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妆品牌集团选择在全球进行扩张不同,大部分的美妆零售巨头都选择深耕本土市场。
从全球来看,主要的美妆销售市场都几乎有着自己的“班底”。在北美,Ulta Beauty和Sephora丝芙兰是两大美妆零售巨头,其中Ulta Beauty以提供丰富多样的美妆产品、以及专业的美容服务而著称,而丝芙兰则凭借开放式的品牌合作模式、丰富的产品线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屈臣氏则以其广泛的地理覆盖和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成为了美妆零售的领头羊,同时,近年来以调色师、HARMAY话梅等为代表的新型美妆集合店也受到Z世代群体追捧。而在日韩地区,CJ Olive Young、乐天、松本清、鹤羽药妆等几乎占到了当地美妆市场的“半壁江山”。
全球主要美妆市场零售品牌盘踞一方,其他地区的零售商想“进去”,本土的零售商想“出来”似乎颇有些难度。2023年11月,澳洲最大的美容零售商MECCA在进入中国4年后,宣布其海外旗舰店将停止运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丝芙兰也宣布将于2024年5月6日起停止在韩国市场的运营,分阶段停止韩国的所有业务。有行业人士即表示,对于丝芙兰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重新评估和调整其业务战略的机会,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事实上,2023年丝芙兰就在全球多个重要市场开设或翻新标杆旗舰店,如3月在英国伦敦开设第一家英国实体门店,正式重回英国市场,并且还在中国新开了两家“未来概念店”,并将丝芙兰美妆节引入中国。LVMH集团在财报中也提到,2023财年,丝芙兰的营收和净利润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不止是Douglas、丝芙兰,近期全球范围内的美妆零售商们都有不少“大动作”,印度最大的零售商Reliance Retail为进一步扩大其在美容市场的地位,欲收购意大利知名美容品牌Kiko Milano;美国著名百货公司梅西百货也于近日频繁传出被收购的消息。
当然,从Douglas到丝芙兰,再到印度的Reliance Retail,有的全球美妆零售巨头希望通过收购、上市,在资本市场中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的则在积极寻求战略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无论作何调整,都传递出一个信息,即美妆零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度的变革。
中国美妆零售走到拐点
将目光移回中国,美妆零售行业也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方面,据青眼情报《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显示,去年,线上渠道凭借抖音和快手的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4045.9亿元,反超线下渠道。
另一方面,从市场格局来看,在屈臣氏、丝芙兰等传统美妆连锁品牌的竞争下,近年来在消费重构浪潮下,一大波美妆零售新物种涌现,也对线下美妆渠道产生了巨大影响。
目前,随着消费者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强,美妆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不少品牌也纷纷喊出“重返线下”的口号。日前,由青眼、青眼情报、CHAILEEDO主办,美得得联合支持的2024(第九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如期举办,会上,不少出席的品牌、渠道商表示对于新零售渠道的看好,中国美妆零售行业正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拐点。
Beauty Choice创始人王恺即在第九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上表示,目前Beauty Choice在上海已经建立了50多家门店,是该地区仅次于丝芙兰的第二大美妆零售企业。2024年,Beauty Choice计划开100家门店。足以见得中国美妆零售市场的潜力与机遇。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2023)》显示,即时零售过去几年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5042.86亿元的3倍。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即时消费需求也在美妆品类中得以释放。
美得得创始人温敏也认为,美妆线下渠道的品类和品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即时零售充当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总的来说,在消费复苏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的双重变化下,消费者对于质量和体验的重视程度正在加深。抓住消费者,适应环境变化,一场美妆零售的变革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