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一顿盒饭钱
今年新基金发行遭遇近几年最大滑铁卢。。。
不仅发行份额严重缩水,就连募集金额也都惨不忍睹。
前段发行的国寿安保高端装备,除去自家认购的1000万,仅募集了26元。
有很多嘲笑的声音,不少自媒体也参与diss。
但很显然,他们只看到了表面。
敲黑板啦!
这只新基属于发起式基金。
简单来说,发起式基金,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等作为基金发起人,买至少1000万,并且拿3年就能成立。
不受首发2亿元那一堆限制。
与普通基金相比,发起式基金也不受资金流入和赎回的影响。
这也给基金经理更大的机动性,避免了基金经理受资金赎回压力,被迫卖出优质资产的情况。
当然,发起式基金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流动性较差。
并且如果合同生效三年后,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之后很多业绩不错的基金,最后也没能逃过清盘的命运,还是蛮可惜的。
今年基金卖不动,发起式基金占比很高,年内约3成的新基金都是发起式,并且大部分少于2000万元。
这次的国寿安保高端装备的基金经理闫阳,没什么名气,还是一个新人,也没怎么宣传,能卖动才有鬼了。
发基金,估计也是为了给新人练手,慢慢养蛊,谁跑出来算谁。
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自购,还是弄发起式基金,都是基金公司掏出真金白银入市,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生鼎沸时
今年以来,无论新基发行数量还是发行份额,相较于往年都有所下降。
尤其今年2月份以来,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可以看到,今年2月份发行的份额仅有762亿份,同比2023年下降了50%,创了2018年以来新低。
3月已临近月末,新基发行份额就更少了,截至3月31日,只有456亿份。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3.21
这种新基发行遇冷的情况,往往都是出现在熊市。
比如2008年,2016年以及2018年,新基数量和发行份额都出现过双低的情况。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4.3.21
考虑到基金种类繁多,除了股票型基金外,还有债券型、货币型、QDII等不同种类。
Bo姐只整理了2015年以来,主动权益基金发行的冰点时间,根据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计算出1年、3年、5年后的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指数选取偏股混合型指数(885001.WI)
如果在新基金募集冰点时购买,持有3年、5年基本都会有一个比较不错的收益。
比如在2018年9月份,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只有102亿份,只占全年1.17%。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和当时的环境有关。
2018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大量裁员、12月PMI新低。
同时,全球经济也陷入了低迷期,加上中美贸易摩擦,股市自然趴着了。
三大指数全年下跌超两位数,市场情绪也跌至低谷,股票型基金的发行份额也在9月份来到低谷。
但之后的2019年、2020年,几乎是闭着眼买基金都能赚钱的年份。
自掏腰包成就的明星基金
回顾历史,这些时候也都是发起式基金成立较多的时点。
其中有不少,发行时规模较小的基金,最后成长为破百亿的明星基金。
其中,中欧时代先锋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也是顶流基金经理周应波的第一只产品。
2015年11月,股市暴跌至谷底,新基发行难如登天。
彼时,周应波才刚刚晋升为基金经理,首只基金募集就不太顺利。
尽管当时公司认购300万,周应波也自掏腰包拿出全部积蓄700万,最终募集完毕时,规模也只有2085.56万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12.31
随着业绩的不断攀升,周应波和他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也一路杀出重围,短短5年时间,规模便从2000多万升至153亿。
像这样的励志基金还有李晓星管理的银华盛世精选A,2016年底发行时,只募集了2000多万,其中50%都基金公司自己认购的,仅3年时间,规模升至70亿,同样见证了李晓星的成长之路。
很多时候,基金发行遇冷,很多新人基金经理因为没有知名度,募集资金比较困难,但是长期来看,在这个时候购买基金,只要持有时间足够长,大概率还是能赚到钱的。
当然,并非每个基金经理都这么幸运。
2021年9月初,银华国企改革混合发起式发布清算公告。
基金成立于2018年6月底的熊市中,累计取得了近150%的回报,在平衡型基金中名列前茅。
然后业绩这么优秀,依然到期了,曲终人散。
但bo姐不会因此嘲笑这只基金。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新基金规模小也不需羞愧。
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规模百亿,业绩一塌糊涂,却不思进取的。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在投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务必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