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过去几年,全球市场波动明显加大,追求长期稳健的收益,逐渐成为众多投资者最大的需求和痛点。而降低波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多元配置、分散投资。因此,近年来投资者不断延伸着自己的投资触角——从单一权益资产到权益、债券和商品等多资产,从单一的国别投资到全球化、多策略配置。
在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没有哪类资产能够每年胜出。但通过全球资产配置,一方面能够增加可投资的资产范围,让组合的收益来源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不同底层资产、不同国家经济体之间的弱相关性,提升组合整体收益的稳定性,从而给持有人带来较为稳健的体验感。
然而,要做好全球多资产投资并不容易,组合中每增加一类资产,投资难度也会相应提升,这样的策略属性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的多元丰富也意味着策略的执行对投研平台和投资团队有着更深的倚赖。
作为一家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广发基金建立了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已实现对股票、债券、贵金属、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主流资产类别的全覆盖。
要做好资产管理,除了要求研究广度上的“全”,还要求研究深度上的“精”。为此,广发基金专门搭建了一支跨境多资产投研团队。团队成员按照权益、策略、信用三个方向,专注于研究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跨资产配置,同时涵盖外汇、商品、权益、债券等相关领域。
这支跨境多资产投研团队,由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沈博文领衔。资料显示,沈博文具有13年证券从业经验,11年海外资产投资管理经验。在多年的投研实践中,她将预期收益和波动率构建为一个资产配置方案,追求在预期的波动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长期回报;同时利用不同的资产配置方案,匹配不同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
广发基金沈博文
“在多资产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整个投资组合的回报,而不是单一资产的表现。这就像是一个追求总分的游戏,需要在每个资产类别上取得相对稳定的得分,以最终实现总分最大化。”沈博文希望,自己能在公司平台和跨境多资产团队的研究支持下,平衡好多资产投资的速度和稳健,力争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的回报。
多资产投资是未来的方向
朱昂: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开始接触多资产投资的?
沈博文 我是在海外读书期间开始接触多资产投资的。求学期间,我将个人账户的资金几乎全部投资于风险偏好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期权、商品和贵金属期货、外汇现货、美股和港股多空等等。
一度,我曾在很短的时间将账户资金从几万变成几十万,收获了数倍于本金的收益。但不久后又“不小心”赔掉了十几万,“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虽然我曾期望自己的投资收益能像开着“F1赛车”一样快速奔跑,但在高风险资产中折腾几年后,我意识到,由于没有控制好波动和回撤,收益增长的速度可能还不如“骑单车”。这让我重新思考,怎样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概率获得尽可能丰厚的投资收益。
后来,我尝试过投资多种资产,但在某些极端的年份里,依旧无法与市场的Beta抗衡。究其原因,单一资产可能会在某些时段表现较好,而也会在另一些阶段表现不尽如人意。自那时起,我就意识到,多资产投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单靠某一类资产可能难以长期穿越牛熊。
朱昂: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践全球化的多资产投资?
沈博文 加入公募行业后,我陆续管理QDII公募、专户等不同的产品,投资范围覆盖固收领域的境内信用债和利率债,以及海外的亚洲债和全球债,部分组合有一定仓位可以买股票和海外股票基金,同时,我也在组合中积极使用外汇对冲工具,对汇率敞口进行管理。
在管理组合的实践中,我对多资产配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一方面,多元的资产配置具有多资产、多策略、多区域的特点,例如,多资产并不局限于传统的股债配置,还包括黄金、原油为代表的商品等,多策略则包括景气度、盈余质量、大盘质量、小盘量化等。因为不同资产、不同策略的单年度表现差异较大,多资产配置可以为组合带来不同的收益来源。
另一方面,不同种类资产的单年度表现波动较大,权益、债券、黄金都存在波动较大或者是负收益的年份。而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组合,可以将组合中的风险来源进行对冲和分散,在不影响收益弹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组合的波动率。
上一篇:200亿,广州落地一支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