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财报或许迷人,但袁清茂得有危机感了
智谷趋势
2024-04-25 23:14:37

原标题:汾酒财报或许迷人,但袁清茂得有危机感了

“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

这是清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对汾酒的描述,而要驾驭狠酒,必需要狠人。

1987年前,全国每卖一斤名酒,汾酒就占半斤;1988年至1993年,汾酒厂经济效益连续六年夺冠全国轻工行业,更是在1993年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地位堪比今日之茅台。

如此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任何掌舵人而言,都堪比摸了满手好牌。

只是山西汾酒,狠人稀缺,鲜有人能打出好牌的效果,故而尊贵如“汾老大”,也免不了长久的落寞。

直到李秋喜上上台,汾酒经历了“复兴十年”的超高速增长之后,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

4月25日晚间,山西汾酒发布2023财报,全年实现营收319.2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8%和29.15%,实现了营收增长20%的业绩目标。

只是在一片光鲜背后,李秋喜对速度和规模增长的极致追求带来的弊病,也正逐一显现。

而平衡这些弊病与汾酒复兴的难题,摆在了继任者袁清茂的面前。

01

快跑十年,隐患重重

2005年,李秋喜调入汾酒厂的时候,见到的是一片落寞。

总营收仅10.72亿元,净利润1.32亿元的山西汾酒,已从白酒头名跌至第六。

往日荣光不再,而过去一些高管屡出昏招,或是主要原因。

比如在全国名酒价格回归市场价值时,汾酒提出要做“广大工农兵都能喝得起的白酒”,自降身段;

比如山西朔州毒酒案发后,进退失措,公关不力,任凭省外市场流失殆尽;

比如不聚焦大单品,海量发展贴牌经销商,任由几千个真假难辨的子品牌自相残杀。

2003年到2012年,中国白酒迎来“黄金十年”,各大酒厂你追我赶,行业格局剧变,“汾老大”声量渐微,日渐衰落。

2009年冬,李秋喜正式出任山西汾酒董事长。这个操着一口难懂的晋东南方言,曾拯救了濒临倒闭的山西水泥厂,还造过化肥的国企高管,生性沉默寡言,但此后的那几年却一反常态地非常高调。

原因无他,“病入膏肓”的山西汾酒,非狠药不可拯救。

比如正面狙击茅台,让后者“国酒茅台”商标泡汤的同时,也让汾酒高调回归市场视野;

比如2017年主动与山西省国资委签下为期三年的对赌协议,营收增长目标为30%、30%、20%,净利增长目标为每年25%,在公款消费被大力整肃的当年,外界眼中的这纸协议无异于“自寻死路”;

比如引入华润系战投,主动混改。

站在当下回望,很难理解2017年时已经56岁,早已不再血气方刚的李秋喜,为何要将自己逼上背水一战的境地。

也许是因为山西大地对汾酒似乎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董事长李秋喜的表达方式,或许就是“汾酒的发展一刻也不能耽误。”

2021年12月19日,汾酒发布公告,李秋喜到龄退休。

那年的山西汾酒,营收已经达到199.71亿元,净利润为53.14亿元。李秋喜执掌十多年,汾酒业绩翻了十多倍,跑出了业界瞩目的“汾酒速度”。

那时的汾酒总市值,更是高达3713亿元,在上市酒企中仅次于茅台和五粮液,“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宏愿,至少在市值层面已经实现。

舵手换届之际,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是毫不掩饰——股价6个交易日猛跌12.30%,500亿市值直接化为泡沫,相当于跌了一个迎驾贡酒。

资本市场及企业自身对灵魂人物表达怀念再正常不过,只是这往往会在无形中,形成对继任者的压力。

更何况,狂奔十余年的汾酒,在对速度和规模的追求中必然会忽视甚至牺牲其他。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酒周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后继者将面临“干得好是李秋喜底子打得好,干不好是继任者没有操好盘”的尴尬处境。

02

三大难题,汾酒减速

至少在接班首年,袁清茂交出的成绩单依然亮眼:2022年汾酒增长31%,净利增长52%。

只是这似乎仍是李秋喜时代留下的残余动能,进入2023年,袁清茂迎来了真正的考验: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股价也出现回落,二季度市值被泸州老窖反超。汾酒似乎正从高速公路驶出,驶向泥泞小路。

李秋喜退休前曾在公开场合指出汾酒面临的三大矛盾,而在差不多三年后的今天,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会发现汾酒的问题,在当年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

一是营销端粗放式发展,给整个渠道体系带来的混乱;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品牌缺乏;

三是业绩增长的同时管理能力不足,而在全国化的进程中人事却囿于山西省内,故步自封。

这三大问题并非形成于一夜之间,有些是李秋喜时代高速增长的副作用,有些是企业管理上的粗放,或是历史遗留的结果。

它们成了汾酒加速的阻碍,而曾长期落寞的过去,就意味着要全面实现“进军白酒第一阵营”的宏愿,汾酒必须跑得比其他酒厂更快才行。

至于如何解决,考验的是袁清茂的手段。

1.渠道压货,价格倒挂

让我们回到2017年,彼时刚与山西省国资委签下业绩对赌的李秋喜,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他急需一个能快速运转,同时也能快速起效的业绩增长方法。

最终,他选择扩充经销端,2018年前后,网上充斥着汾酒的招商信息,甚至无需具备任何经验即可加入,门槛低到令人咂舌。

2017年,汾酒全国经销商数量不足1300家,2018年这一数字变为2400家,到了2021年,汾酒经销商数量已经超过3500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省外。

数量的增长只是最容易的部分,刚刚成为经销商的新人们,手里没钱提货,何谈销售?

汾酒的决策者们想了个极其大胆的方法:将货先借给经销商,以赊销的方式打通销售市场。

一套组合拳下来,汾酒的业绩开始迅猛增长。只是到了近几年,副作用也开始显现。

无数媒体着墨最多的,是汾酒快速增长的应收账款融资规模,认为其在推动业绩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账款难以收回的风险。

但这其实远不是最严重的。

且不论这一融资规模在2021年达到44.12亿元的高峰,在2022年下降至10.22亿元的相对低位,即便2023年又增加至16.01亿元,但规模并不算大。

而从期限风险的角度考量,应收账款融资常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体现,而后者又以6个月为最长付款期限,短账期决定了风险有限。

站在信用风险的角度,好比经销商欠了酒厂的钱,而急需盘活自身流动性的酒厂,将这笔会在未来收到的钱打折转给了银行或是保理机构。

这种转让的模式之一,是在经销商真还不上钱的极端情况下,银行也只能向经销商追讨,而没有向酒厂追讨的权力。而这或许就是山西汾酒在年报中表示“不存在重大的信用风险”的底气来源。

至于应收账款本身,2023年仅为23.11万元,即便全部计提减值准备,相较汾酒的体量,实在也构不成重大风险。

采取赊销方式的最大问题,依然是经典的渠道价格倒挂。

行业下行之际,饶是五粮液,也会面临经销商动销不足造成的库存堰塞,进而导致价格倒挂,扰乱整个经销体系。

汾酒面对的渠道问题,只会更严重。

这一方面,是因为清香型白酒相较浓香和酱香都更不耐存放,相较浓香最多只是口感变淡,清香则会出现酯降酸升,越存酒质越差。

这也就意味着清香型白酒不存在“买新喝陈”一说,渠道端的增量也就难以消化,动销堰塞只会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汾酒的地域属性。

李秋喜时代,汾酒靠着自身对标茅台的光环和超低门槛,吸引了众多省外经销商。

有钱同赚的心理,让汾酒在富贵之时的经销体系一片祥和,但当行业下行之际,以利益维系的经销关系终究不能共苦。

去年5月,汾酒股价闪崩之际,曾有外部分析师表示或与批发价与终端价之间的价格倒挂有关。这一说法随后获得山西汾酒的承认,即“在部分地区”或存在这种情况。

事实也是如此,有浙江经销商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经不再与汾酒签订经销协议,目前也追求将部分倒挂不那么严重的产品出完,而这也是大多数经销商的想法,“所以我预计明年山西省外市场或将有20%以上的经销商放弃。”

究其原因,清香型白酒受限于地域,在南方地区仍以用户培育为主,单靠渠道铺货下沉,并不容易。

而如果价格倒挂加剧,渠道未来也势必将承受进一步的震荡。

2.习惯放量,高端艰难

汾酒的业绩增速,其实已经和泸州老窖等一众酒企差不多了。

增速放缓本身是个中性的事情,假如像泸州老窖这般,坐拥国窖1573这样的百亿大单品,那么自然不必太过担心。

但高端酒稀缺的汾酒,底气没有这么硬。

李秋喜在任十多年,一直为汾酒谋划“量价”突破,但在成功放量全国后,汾酒的高端化始终没有起色。

目前,在汾酒的产品矩阵中,增长最快,市场口碑最好的是定位低端的光瓶玻汾,稍逊一筹的是次高端的“青花20”,真正定位高端,定价三千元以上的“青花40”,却还未真正打开市场。

这其实算是清香型的通病。相比酱香、浓香型酒的长时间酿造,清香型酒大多酿造周期不到一年,工艺上的差异,让酒客们对清香的高端化总提不起兴趣,洋河酒厂定位超高端的梦之蓝·手工班,也是迟迟未能打开市场。

从2023年财报来看,中高价酒类销售收入为232.03亿元,同比增长22.56%,相较上年近40%的增长率已有明显放缓。

高端破局不力的同时,品牌战略也显得有些混乱。

2020年7月,李秋喜在会议上给汾酒旗下品牌“竹叶青”重新定调,要依靠它来实现山西汾酒的双轮驱动——据财经十一人报道,这甚至是山西省领导钦点的战略目标。

“竹叶青”主打的是保健酒,严格来说不属于白酒赛道,但这意味着汾酒的舵手们在竭尽全力要与茅五洋泸这“四大天王”斗智斗勇的同时,还得腾出一半精力搞保健品。

问题是保健酒的搞头其实不大。这块市场的目标人群是中老年男性,属小众消费,很难做成百亿大单品。而且这个市场上,已经有了湖北劲酒等巨头,竹叶青要进场分一杯羹,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白酒行业结构化调整,高端酒和民酒间的马太效应愈发突显的今天,汾酒的战略,看上去实在过于剑走偏锋。

但袁清茂面临的麻烦,还不止这些。

3.高层动荡,人事困顿

作为山西国企改革“样板”的汾酒集团,去年却被山西省巡视组点名了。

原因包括汾酒集团清廉国企建设成效不明显,工程建设、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不力,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突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屡禁不止等问题。

酒水分析师蔡学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酒类销售向来高度以来个人和经销商,所以“在市场费用核销,相关渠道资源投放,以及广告投入等相关方面存在大量弹性空间,这个可能就是巡视组点名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9年8月,汾酒集团就曾针对可能利用汾酒资源谋取私利的9种情形,出台了相关规定予以约束,但从结果来看效果不彰。

2023年5月22日,汾酒开盘即触及跌停,是18家白酒股中唯一一家下跌的。当时有白酒行业人士表示,此番下跌或与网传“山西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俊出事了”有关。

如此推测不无道理,在5月18日袁清茂主持的汾酒党委会上,李俊并未参会。5月30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张永踊已接替李俊担任销售公司总经理。

这其实只是山西汾酒内部人事动荡的一个缩影。

站在历史的角度,不用“二爷”(少爷、姑爷),减少裙带干扰,曾是晋商成功的秘诀。

但山西汾酒算是个特例,汾阳位置相对偏僻,就业困难,而省属国企的优厚待遇,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子弟”回归汾酒。

带来的结果就是汾酒内斗频繁。据财经十一人报道,汾酒子弟和外地空降干部之间的矛盾,汾阳地方官员和省属国企干部领导之间的矛盾,国企领导班子之间的内部矛盾,始终是山西汾酒的顽疾。

03

结语

袁清茂的名字,在白酒界或许有些陌生,但在整个山西政企界,却是如雷贯耳。

2017年,为解决因超前建设造成的债务问题,袁清茂一手促成了山西交通控股集团的成立,一番运作之下,将政府债化为企业债,再将长期债化整为零成短期,借此解决了政企的流动性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袁清茂展现出的高超财务技巧,娴熟的政商谈判能力,成为其空降山西第一国企的基础。

同样曾经力挽狂澜,一如李秋喜上任之前。

只是即便他是如李秋喜那般的狠人,似乎也难以在解决渠道整合、高端化和协调人事关系等难题的同时,维持汾酒的增长速度。

而对极度依赖狠人的山西汾酒而言,实现复兴的希望,似乎都落在了袁清茂一人的肩膀上。

擅长资本破局的他,如今面对的,或是一个更加艰难棘手的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确认了!她接棒父亲任董事长 近日,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群股份”)发布公告称,现年42岁的徐瑞泽接棒父亲徐恭藻,...
液相捕获技术掀起肿瘤精准医疗革... 近年来,精准医疗领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从基因检测技术的迭代升级,到靶向药物的精准应用,再到免...
国电南瑞跌0.58%,成交额3... 5月27日,国电南瑞跌0.58%,成交额3.53亿元,换手率0.20%,总市值1775.89亿元。 ...
阳光电源:5月27日融资买入6...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阳光电源(300274)融资买入6679.61万元,融资偿还1.06亿元,...
新易盛:5月27日融资买入5....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新易盛(300502)融资买入5.26亿元,融资偿还6.93亿元,融资净卖...
创业板系列指数走势分化,同类规... 截至午间收盘,创业板成长指数上涨0.7%,创业板指数上涨0.02%,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下跌0.3%...
深化“医险协同”模式,泰康绿通... 在长寿时代背景下,健康管理需求日益凸显,人们对于高品质就医资源的需求愈发迫切。作为一家大民生工程骨干...
普华永道港股连丢单,上海传出裁... 五一假期后,上海普华永道传出消息将进行裁员,涉及咨询、审计等多个业务条线。据时代财经了解,中国大区并...
什么情况?据传嘉能可购买大量L... 财联社5月28日讯(编辑 潇湘)有迹象显示,嘉能可公司近来可能一直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买进俄罗...
字节否认为大额储户子女提供实习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某银行私人银行可为高净值客户子女量身打造实践机会,其中不乏摩根大通、中金...
为人形机器人穿上“新衣” 这家... 《科创板日报》5月27日讯(记者 张洋洋)从跨界合作到跨界投资,各行业对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布局全面开花...
港股通互联网ETF:5月27日...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港股通互联网ETF(513040)融资买入49.58万元,融资偿还58.6...
【盘中播报】7只A股跌停 银行...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上午10:28,今日沪指跌0.08%,A股成交量415.15亿股,成交金额...
央企ETF:5月27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央企ETF(159959)融资买入0.06万元,融资偿还28.62万元,融...
美联储鹰派立场vs加拿大经济放... 周三(5月28日),美元兑加元在亚洲交易时段早盘小幅上涨,汇价在1.38上方交投。美国消费者信心数据...
华密新材:5月27日融资买入2...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华密新材(836247)融资买入230.18万元,融资偿还260.97万元...
RWA项目完整落地手册1.0版... (1) 一、RWA 介绍 1)1.RWA 的定义 · RWA的全称:Real World Asset...
王兴立下军令状 文 |电厂,作者 | 何畅,编辑 | 高宇雷 除了每隔几天都有进展发布的AI行业,外卖大概是互联网...
华银APP订购白银铂金现货欺骗...   华银APP如今受害者众多,投资人在该平台做交易,只要是大资金买入,基本都是反向走势,一买涨,就使...
股息率破7%的银行ETF优选(... 近期银行势头不减,板块吸引效应明显。数据显示,5月27日,银行ETF优选(517900)单日成交17...
港股汽车ETF:5月27日融资...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港股汽车ETF(520600)融资买入3498.9万元,融资偿还3316....
5.28黄金暴跌后如何布局?今... 前言: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不被短线行情的上蹿下跳而迷惑,只为趋势行情的布...
裁员3000人!沃尔沃断臂求生... 财联社5月27日讯(编辑 刘蕊)当地时间周一,瑞典汽车制造巨头沃尔沃汽车表示,作为削减成本的主要举措...
输掉“国补”的拼多多,一夜没了... 又是熟悉的暴跌,拼多多发布财报后,股价盘前又跳水了,跌幅一度逾20%。 截至当日收盘,拼多多美股跌幅...
浙江恒威:5月27日融资买入3... 证券之星消息,5月27日,浙江恒威(301222)融资买入342.99万元,融资偿还167.91万元...
韩国综合指数涨逾2%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5月28日,韩国综合指数高开高走,截至9时44分,该指数涨逾2%,报2690.4...
中电工程 矢志能源报国 书写发... 中电工程 矢志能源报国 书写发展新篇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8日第 08 版) 今年...
长华化学跌2.09%,成交额2... 5月27日,长华化学跌2.09%,成交额2.57亿元,换手率19.71%,总市值34.76亿元。 异...
黄金交易提醒:特朗普的&quo... 汇通财经APP讯——周三(5月28日)亚市早盘,现货黄金震荡微涨,目前交投于3307.34美元/盎司...
还是湖人!曝詹姆斯大概率执行5... 5月28日消息,美国记者Shams今天在一档节目中谈到了湖人球员詹姆斯下赛季很可能继续效力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