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速超黄金!2024年又一个“硬通货”疯了
智谷趋势
2024-05-09 20:28:49

原标题:涨速超黄金!2024年又一个“硬通货”疯了

◎作者 | 竹芒

今年热衷做投资的人不会想到,当大家的眼睛都紧盯疯狂的黄金,暴涨的“大饼”时,一个树上长出来的橄榄型农作物,会比他们手里拿的硬通货,还有增值空间。

从年初开始,可可期货从最低每吨4034美元涨到了最高11722美元,涨幅超过270%。

这几日更是上演过山车行情,前一日人们还在为暴跌10%痛哭流涕,后一日又因暴涨10%高歌一曲。

疯狂的可可,正在席卷全球。

图源:新浪财经(4月28日)

爱吃巧克力的人想不到,2024年,居然会是吃不起巧克力的一年。

“去年45元,今年116了!”

“本地供货商420,原来一包198元”

“之前买了一大包可可粉,刚刚一看,也涨价了一倍!”

“再也没有以前的价钱了,真后悔当初没多买几袋囤一下!”

图源:小红书

那些开烘培店的老板,更是哭晕在厕所,大声控诉:我就不做巧克力产品了行不行!

图源:小红书

这并不是中国市场在恶意制造恐慌,各国巧克力价格都在暴涨。

研究机构NIQ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巧克力蛋的平均单价已比去年上涨了12%;

在英国,受欢迎的复活节巧克力彩蛋的价格已飙升高达50%。

好时、雀巢、费列罗等国际知名巧克力品牌早已掀起涨价风。

以雀巢为例,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其价格同比上涨幅度分别为10.1%、9.8%、9.1%、6.3%、5.2%。今年一季度,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雀巢价格上涨仍有3.4%。

瑞士巧克力制造商Lindt & Sprüngli(瑞士莲)在今年3月甚至直言:“目前很难预测可可市场会发生什么!

为什么一夜之间,巧克力市场就变天了?

答案要从巧克力之母——可可自身说起。

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可可树对于生长环境很是挑剔,喜欢高温、高湿,接近赤道又湿热的热带雨林是可可树最喜欢的栖身场所。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可可豆,都来自于非洲西海岸的两个小国:科特迪瓦和加纳。

但是自两大主产国在2021/21产季创下可可产量历史记录后连续三年减产。当下更是面临一场60多年来全球最大的可可供应短缺期。

这两年,极端气候频发,西非地区频发反季节大雨,部分可可树花朵受损无法结果。过度降水还直接触发肿芽病毒和黑豆荚病的爆发,致使可可荚腐烂和变硬。

祸不单行的是,去年全球还迎来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强大的厄尔尼诺致使在关键生长期内,可可种植园面临干旱,影响可可成熟。

可以说,暴雨接连干旱,急剧变化的气候是可可减产最大的“元凶”。

从2023年10月开始的收获季,可可持续短缺。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从今年4月份开始,科特迪瓦产量已经下降至33%,加纳2023-2024年的收成也将达到22年来最低水平。

国际可可组织(ICCO)预测,2023年至2024年可可的供应缺口为37.4万吨,较前一产季的7.4万吨缺口增加405%。

扩大的缺口推高可可豆价格,根据新华社报道,科特迪瓦和加纳今年的可可豆价格已经比去年上涨一倍多。

当地一些可可加工企业,已经因为买不起可可豆而无法正常运转,比如科特迪瓦九大可可加工企业之一的国营企业Transcao因可可豆价格高而停止采购,使用库存原料生产。美国嘉吉公司在科特迪瓦的可可加工厂因原料供应不足,今年2月停产一周。

根据石油交易员Pierre Andurand的分析,“我们将以有史以来最低的库存研磨比率结束这一年,并且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耗尽库存。”

简单来说就是,库存相比于需求,远远不够。

Andurand表示,如果一切成真,那么这一指标将跌破1970年代中期创下的记录低点,当时价格5000美元每吨,折合通胀调整后为26000美元每吨。

也就是说,“最坏的日子”还没有来。

作用到下游巧克力产品,据央视财经报道,预计今年第四季度,美欧年底节假日期间,巧克力糖果的零售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大洋这岸的中国朋友,要吃巧克力的话,也得抓紧囤了。

太贵!吃不起,我不买了行不行?

暴涨风波背后,这一次我们发现,消费者的态度,明显变了。

“涨呗,不吃”

“买不起就不会胖了”

“反正也不是必需品,不买立省”

图源:微博

在涨价新闻的评论区,比起马上冲进货架囤货,更多人走向反面。

实际上,巧克力在中国早就卖不动了。

根据OC&C企业管理咨询,中国巧克力市场在经历了长期双位数高速增长后,自十年前开始明显失速。自2014年起,市场规模停滞在200亿人民币左右徘徊不前,消费量在此期间持续下滑,在疫情期间更是遭到重创。

如果不是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在销售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这份数据,会更加难堪。

图源:OC&C企业管理咨询

为什么国外饱受欢迎,连奥黛丽·赫本每晚都要吃一块的巧克力,在中国却总是挺不起来?

究其缘由,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重原因:比起甜,中国人其实更爱咸。

虽然每每到了端午,全国网友都要为咸粽子好吃还是甜粽子好吃吵上一架,一碗豆腐脑也被拉入甜咸之争,但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

中国是食盐摄入量最高国家之一。

2019年7月16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Meta分析显示,过去40年期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的食盐摄入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大约是世界卫生组织最高限的两倍。

作用到零食领域,同样有此偏好。OC&C企业管理咨询显示,中国的咸味零食占总零食市场的58%,远高于饮食结构相似的亚洲国家,邻国日本,也只有37%。

第二重原因:“减肥”、“控糖”,变成了饮食正确。

近几年,随着肥胖率、糖尿病患病率等数据的上升,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突出,过去买东西只看口味好不好吃,如今还要看成分表、热量表,讲究健不健康。

一时间,选择“减糖”、“零糖”,成为了某种正确。

虽然巧克力主要成分可可脂,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所含的热量很少。但是市面上很多的巧克力要么添加了白砂糖等其他原料,要么用的代可可脂制作,致胖因子,自然就多了起来。

因此在整体失速的巧克力市场中,也有一类单品卖得好:黑巧。

2020年,定位“无糖”的每日黑巧成为天猫黑巧类目销售榜单 Top 1。2021年“双11”期间,黑巧产品增速高达90%,成为近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

根据观研报告,2015——2019年全球巧克力新品中,宣称低糖的比例为41%,宣传高纤维含量的比例为32%,未来,功能性、有机和低糖低脂巧克力仍是市场主导。

第三重原因:“礼物经济”失效了。

巧克力在中国的风靡,一直和其社交属性分离不开,“洋节”送礼、新年礼物、恋爱必备、婚礼刚需,是最常见的消费场景。

这使巧克力担负起了甜蜜的链接,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好事发生。

但这也直接导致,路子越走越窄,不像西方人作为日常零食,比如瑞士,几乎有人的地方就有巧克力。上了瑞士航空的飞机,空乘就会拿着一篮子巧克力过来发,上机发、中途发、下机还有发。在瑞士吃巧克力,就和呼吸一样正常,根本不需要创造消费场景。

而反观中国,当结婚的新人越来越少,“舔狗经济”崩盘,巧克力的应用场景没了,也只能和失宠的钻石一样,惨遭抛弃。

虽然整体而言,中国人并没有那么爱巧克力了,但有一个例外:黑巧。

可以说,在整体失速的巧克力市场中,黑巧就是那匹披荆斩棘的黑马。

2020年,定位“无糖”的每日黑巧成为天猫黑巧类目销售榜单 Top 1。2021年“双11”期间,黑巧产品增速高达90%,成为近年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

中国热带农科院推出来的黑巧、生巧,同样成为网红单品。

一方面,黑巧符合人们减糖、减脂的预期,另一方面,研究也表明黑巧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能降低胆固醇、降血压。

从全球来看,同样呈现这种功能性的趋势。根据观研报告,2015——2019年全球巧克力新品中,宣称低糖的比例为41%,宣传高纤维含量的比例为32%。

未来,功能性、有机和低糖低脂巧克力仍是市场主导。

甚至可以说,中国巧克力品牌要实现“弯道超车”,或许宝就得押在黑巧身上。

毕竟,当下的中国巧克力市场,是“洋品牌”的天下。

走进商超,货架上摆的主打送礼的金色小球费列罗、中产二代拥戴的歌帝梵、年轻情侣喜爱的德芙、横扫饥饿的士力架……背后对应的无一不是外企。

根据中研网报告,目前我国的巧克力零售市场,国外公司占9成以上。

德芙美国的,费列罗意大利的,雀巢瑞士的,玛氏更是凭借德芙、士力架、M&M、Crispy脆香米拿下中国30%的巧克力市场,坐稳头把交椅。

来源:观研报告

对比之下,本土品牌则毫无还手之力。

要么转入中低端市场蛰伏,比如陪伴90后长大的足球巧克力、金币巧克力、麦丽素。

要么改头换面,打不过就加入,比如徐福记、金丝猴先后被雀巢和好时收购。

本土品牌用艰难求生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比如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曾经何其辉煌,自1991年上市后,连续多年占据国产巧克力品牌第一,销售量与德芙并驾齐驱。巅峰时期的2012年,更是卖出了6亿元!

但自被中粮抛弃,好邻居接盘后,如今再难觅金帝身影。

但黑巧的出现,终于让中国巧克力品牌崭露头角。

梁实秋先生曾在一篇名为《吃》的短文中说:“我们中国人讲究吃,是世界第一。此非一人之言也,天下人之言也。”

或许不用多久,一款能让人记得住的中国巧克力品牌,将以低糖、低卡的打法,带领着我们进入新的蓝海。

毕竟中国人,更懂中国人的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阳光电源:股东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每经AI快讯,阳光电源(SZ 300274,收盘价:76.16元)7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副董...
分红险的“分红”从哪里来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度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固定收益+浮动红利”的收益结构,...
财政部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 央广网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 马文静)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
演讲实录|朱云来解析全球经贸格... 来源:市场资讯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经历深度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受到来自地缘政治、贸易壁...
银行股再创新高!42家A股银行... 来源:图虫 7月11日,银行板块再度走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A股股价再创历...
郑氏点银:黄金留意3345,一... 郑氏点银:黄金留意3345,一旦站稳会继续拉升上攻 回顾昨日行情走势及出现的技术点: 第一,黄金方面...
上市券商迎中报预喜潮,国联民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7月11日(记者 王婉莹)日前,上市券商陆续披露今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
瑞茂通涨1.31%,成交额1....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7月11日,瑞茂通涨1.31%,成交额1.41亿元,换手率2.80%,总...
Shein希音已经以“保密形式... 据知情人士透露,Shein(希音)集团已以保密形式提交香港上市申请,标志着这家快时尚零售商向上市又迈...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 7月1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沪指本周震荡走高,上证50ET... 本周,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均上涨0.6%,上证中盘指数上涨0.2%。 每日经济新闻
PTA:7月10日基差走弱,供... 【7月10日PTA市场多因素影响行情】7月10日,PTA期货随成本端震荡收涨,现货市场商谈氛围一般。...
江南化工:7月10日召开董事会... 每经AI快讯,江南化工(SZ 002226,收盘价:5.62元)7月1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七届...
在中国,为什么两个CEO往往管... 文 | 镜相工作室,作者 | 阮怡玲,编辑 | 卢枕 随着喜马拉雅“卖身”给腾讯音乐,又一家采用联...
亚朵运营物资大降价!为了留住加... 红星资本局7月11日消息,在价格战与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连锁酒店行业还面临服务体验与成本效率...
卫龙新CFO余风年薪1373万... DoNews7月11日消息,7月9日,卫龙公告,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彭宏志因个人职业发展安排,将于8...
澜起科技: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 证券之星消息,澜起科技(688008)07月11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投资者提...
螺纹钢期货:主力涨1.06%,... 【7月11日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震荡上行,机构给出后市操作建议】7月11日盘中,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震荡...
拿地14天极速亮相,建发宁波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青青 近日,宁波海曙区HS07-02-18地块的项目设计方案公示,公示时间为2...
推进全球化战略,电池巨头欣旺达... 排队赴港上市A股公司名单将再添一员,7月2日,电池巨头欣旺达发布《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
山东神光:非农数据影响,黄金白... 山东神光:非农数据影响,黄金白银投资新机遇 非农数据,即美国非农就业人数报告,是全球金融市场最为关注...
深挖巴蜀文化时代价值,成都设计...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 “非常振奋人心!”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邮储银行App热推ESG产品吸... 21世纪资管研究院研究员 唐曜华 实习生 姜博文近期债市震荡、股市站上3500点,部分“固收+权益”...
好消息!新一轮消费补贴要来了 7月9日 吉林省商务厅网站发布 《关于征集“政银企”联动开展 购车贴息政策实施金融机构的公告》 拟定...
蓝思科技港股首日大涨9%后跳水... 截至2025年7月11日中午收盘,蓝思科技港股、A股股价分别报收于19.20港元/股和22.74元/...
掌舵三年半,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商业银行董事长因到龄,辞去董事长等相关职务,是再正常不过了。 昨日晚间,...
下半年经济风口:科技引领,多元... 2025 年已悄然过半,在这半年里,全球市场风云变幻,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波动、科技领域的突飞猛进以及...
北京建筑企业启动主板IPO,多... 瑞财经 严明会 近日,多维联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维联合集团)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
朱慧获批担任中广核财务公司董事... 中国网财经7月11日讯 今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公布相关批复,核准朱慧中广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广...
成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姜... 7月11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成都市成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姜凯雯接受红星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