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进一步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2019年12月,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区域协同基金”)正式设立,重点投向“5+1”现代产业、“4+6”现代服务业、生态环保产业等相关领域项目,并优先支持跨区域重大项目。
专业基金管理保障募集资金精准投放
四川兴川重点项目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兴川”)作为区域协同基金的管理人,充分认识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是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抓手,是深化财政支出变革的创新之举。为准确把握四川振兴集团引导基金运营管理要求,把引导基金打造成战略统筹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四川兴川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原则,聚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生态打造,研究形成了符合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价值取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逻辑,确保区域协同基金更加精准地投向产业链链主企业、延链补链强链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构建高精尖产业发展生态,助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区域协同基金投资策略)
财政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合作聚力
区域协同基金采用母子基金“1+N”运作模式,依托财政出资10亿元,通过投资重点产业领域,引领带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推动形成了省级平台引领,市、县(区)及社会资本参与的产业投资新格局,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3月,区域协同基金协议募资规模74.2425亿元,超额完成省政府批准的50亿元募资任务,募资完成率148.49%,在母基金层面实现7倍放大,是当前全省规模最大的省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同时,区域协同基金整合汇聚各方资源,广泛扩大朋友圈、生态圈,与国家基金、地方政府、产业链龙头企业等广泛合作,探索产业母子基金群打造。通过参股子基金的模式,在母子基金层面实现了财政资金14倍的放大,积极发挥引导基金的产业引导效应。区域协同基金始终坚守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初心使命,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母子基金投资了欣盛半导体、深圳联飞、神光石英、成高阀门、龙华薄膜、天成电科等多个项目,助力“五区”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加快形成推动我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政府引导基金助力产业能级跨越提升
区域协同基金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主体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投放项目,助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资金重点投向具有先进技术和市场前景、能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高长性企业并初见成效,如专注索桥核心受力部件研发的天元重工拟启动IPO申报程序,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商至诚复材已在创新层挂牌,并拟从创新层向北交所进行转板;还投资了龙华薄膜、成高阀门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
作为政府引导基金管理人,四川兴川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动项目招引和投资,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贡献更多基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