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于央视网、红星新闻、上游新闻、南方都市报等】
继开封王婆后,今年第二个现象级网红诞生了,一个人带火一座城的故事再次上演。一首《诺言》让郭有才彻底蹿红,社交账号10天涨粉近1000万,顺便带火一个车站。菏泽政府明显是想借这个机会,再复刻一次天水和淄博,菏泽市文旅局把郭有才聘请为文化旅游推荐官,当地媒体积极报道。
这个本来是好事,但菏泽有了流量也引来了一波蹭流量的“牛鬼蛇神”。各路直播网红杀到菏泽南站,“辣眼球”也就算了,不少人还搞起了擦边直播,甚至还有人造谣北大要特招郭有才入学,随后网络舆论和媒体报道出现分化。
直播画面截图
郭有才是谁?
干过洗浴、烧烤 现在当“官”了
郭有才本名郭壮,出生于1999年,来自菏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郭有才走红,与他翻唱的一首老歌《诺言》有关。5月9日,他在抖音平台发布《诺言》MV,农村生活的场景搭配昏黄色的滤镜,显得颇有年代感,配合郭有才撕裂式的演唱吸引大量网友观看。截至目前,该作品点赞量已达280.5万次。也是在这一时期,郭有才的账号开始疯狂涨粉。据公开报道,5月7日,郭有才抖音账号粉丝数30万人,5月11日涨至100万人,5月16日达到500万人,5月19日突破1000万人。
郭有才走红后,央视网专门对其进行了主题为《郭有才是谁?》的报道,文章提到,郭有才算得上“草根”出身,1999年出生在菏泽的一个小乡村,10岁时母亲离世,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早早步入社会,学过电动车维修,做过洗浴中心服务生,当过房产销售……同时还有两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第一次他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餐饮店,可没过多久就倒闭了;第二次他开了一家烧烤摊,也因各种原因而失败。
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还会坚持做好自己的烧烤。“我们干了5年烧烤了,有很多忠实的客户。我既不能丢了我的烧烤摊,还要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下去。”
郭有才的爆红,吹起了一股怀旧风,他的直播地点——已经停用多年的菏泽南站,也再度受到关注。到山东,听郭有才唱《诺言》,成为一股热潮。
5月17日,据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账号发布的最新视频,郭有才已被聘为菏泽市文化旅游推荐官。
5月17日至19日,为迎接当地的春季高考,菏泽南站停止了一切文娱活动,郭有才的直播转移到国花博览园。
在不少人忙于追逐郭有才带来的泼天流量的同时,也有部分菏泽本地人对郭有才尚不了解。有网约车司机称自己最近打开手机,80%的推送都是郭有才,但他并不清楚郭有才为何会火,也没有兴趣欣赏郭有才的表演。还有部分菏泽市民对这股流量产生了反感。此前郭有才在菏泽南站直播吸引大批主播和观众前去观看,造成交通拥堵。附近有不少学校和居民区,市民生活受到影响,而现在国花博览园又成为新的交通拥堵地。
5月20日,菏泽南站发布公告:“鉴于2024年5-7月份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中考等考试比较集中,且菏泽南站附近学校设有考点。为给广大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考试环境,菏泽南站将不再举办各类文娱活动。”
为啥他火了?
传5000万被签约 日赚超过100万
对于“郭有才”的走红,有网友感到好奇,因为郭有才的唱腔未必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突然就火了?据报道,郭有才自称出身平凡、命运坎坷,但他一路拼搏未言放弃,坚定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励志道路,怀旧歌曲不一样唱腔引起一些网友共鸣,不论是歌曲的选择、还是怀旧场景、经典的上世纪80年代妆造、或是粗糙的MV滤镜,都引发了很多中年人对曾经“黄金年代”的回忆。虽然郭有才只有25岁,但他的受众几乎都是30岁以上的群体。数据显示郭有才的受众画像主要是31~40岁的人居多,且男性用户占比67%。从直播的现场观众也能看出,受众群几乎都是中年人。
但据媒体深层次分析,郭有才的走红是资本选中他,平台作为推手,扮演着重要角色,自媒体和网红助力,完成流量狂欢。
郭有才的走红看似突然,背后其实有其内在逻辑。除了带点运气、用怀旧歌曲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平台作为幕后推手,可以说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郭有才爆火之前,他的视频也是类似的风格,复古怀旧,泛黄的黄面里有着“菏泽南站”四个字,但数据表现平平,与现在相比只能说是天壤之别。郭有才在短时间涨粉1000多万,离不开平台的推波助澜。市场人士分析,郭有才的走红,算是踩上了算法的风口,平台为其增加了大量曝光,为话题的发酵和传播进行了助力,加上自媒体和各路网红的助力,完成了这一场流量狂欢。
市场人士分析,或许是为了撬动市场流量,留存更多用户。今年春节期间,平台日均活跃用户突破9亿大关,在高基数的背景下寻求进一步增长,难度系数很高。
不难看出,如今平台的流量红利正在消逝,为此,如何深度挖掘现有用户价值,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黏性成为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留存更多用户,意味着平台需要更多创作者与用户活跃平台生态。当越来越多的普通创作者在平台被看到,这似乎在告诉大家,来平台,就算是普通人也拥有大火一把的机会。为此,平台需要借助这些博主撬动更多普通人的大量关注和流量。平台“造神”已经不稀奇了。去年年底是闻会军,前几个月是开封王婆,如今,轮到了郭有才。
同时,平台与主播之间有抽成比例,主播们打赏变现越多,平台获利也更大。
另外,不可忽视的是,草根郭有才的直播技术呈现一点也不草根。不论是不断丝滑侧切的运镜、航拍视角,还是高质量的音响设备,都是很多没有技术团队支持的主播无法达到的。从这点来看,郭有才背后的团队很强大。有知情人士透露,郭有才被当地一家MCN机构签约。MCN机构运营模式运包括内容、平台和账户等方面,其中,内容运营包括内容策划、选题把控内容传播;平台运营包括规划研究和内容分发;账号运营包括账号定位、粉丝管理、矩阵规划。此前的一大波网红,背后都有MCN机构运作的身影,比如李子柒等。MCN机构入场,进一步将流量推高。
有博主分析,爆火之后的郭有才单场直播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一位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最近郭有才被当地一家MCN机构签约,签约费高达5000万元。
还能红多久?
郭有才被举报 翻唱歌曲面临侵权
菏泽南站现场越来越热闹,一些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菏泽有了流量也引来了一波蹭流量的牛鬼蛇神。各路直播网红杀到菏泽南站,一时间那是兵荒马乱,怪态尽出,让屏幕内外的路人,下巴都快掉了。只是“辣眼球”也就算了,不少人还搞起了擦边直播,还有人造谣北大要特招郭有才入学,制造话题,挑起对立。这真是完美诠释了一句话:最赚钱的勾当都写在了《刑法》里。
5月17日,传出了一则非常离谱的传言,“北大招生办的‘于一凡’主动联系网红‘郭有才’,决定破格录取其进入北大继续深造”的消息在网上流传。5月18日晚,北大党委宣传部对此回应称,北大已进行核查,“于一凡”不是该校教职工,更不是“招生老师”,北大没有联系过“郭有才”。
所谓的“北大破格录取郭有才”当然是一出闹剧,特别是在今年高考临近,大家对于教育公平如此敏感的当下,更是撩拨到了社会的公平神经。一些自媒体博主自设议题,刻意宣扬只有初中学历的“郭有才”一夜爆红后,照样可以读北大,渲染“读书无用论”。
5月21日,“郭有才被举报!必须割掉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话题冲上热搜。媒体这样提到,郭有才的蹿红引全国各色网红蜂拥而至,但直播的内容看傻网友。装扮怪异,搔首弄姿,内容低俗……这么多年轻人被快捷的赚钱手段所诱惑,又有那么多人为他们打赏“赞美”,有人估算郭某目前每天打赏可获利十几万元,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买与卖”?今日(5月21日),有媒体呼吁:清醒些吧!这一趋势正成为危害孩子成长的毒瘤。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必须割掉危害孩子这颗全民网红毒瘤,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追求。
另据上游新闻报道,郭有才翻唱的歌曲几乎都面临版权问题。郭有才本人并非创作歌手,而是翻唱他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诺言》,中国台湾女歌手李翊君是原唱,发行于1995年1月1日,收录于《诺言》专辑中。郭有才在直播间内接受大量打赏,实际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翻唱行为。因此,如果词曲作者或其所属公司进行起诉,郭有才很可能会败诉。在郭有才发布的《诺言》MV中并未注明原唱者以及词曲作者。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郭有才翻唱歌曲并接受直播间打赏属于营利行为,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应当经过原作作者的授权并支付报酬。
爆火只是一个契机,如何接住、留住这“泼天的流量”,考验还有很多。包括郭有才在内的很多人都清楚,流量终究会过去,不期而至的舆论反转或是新的热点,都可能让其跌落神坛。
互联网时代,普通人一夜爆火的例子屡见不鲜。郭有才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从挖呀挖黄老师、“普通人的代表”于文亮、闻会军、开封王婆等都曾被流量选中。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