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下,通过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流的整合分析,为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提供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而商业汇票,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使得中小微企业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其流转速度。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票据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支付结算的便利;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提供了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多个抓手等。票据+供应链金融,意义凸显。
票据的融资功能
降低银企双方的运营成本
票据代表的多是银行信用或大企业信用,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票据的融资功能是解决目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
2021年,全市场贴现金额1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3%,成为支撑企业贷款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供应链融资产品的发展中,以应收、应付、保理等融资业务以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但是这类融资产品往往是给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再根据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程度进行授信额度的分配,多为间接融资。然而票据是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体,由核心企业发行商票,直接对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且由于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
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经营模式、财务状况都十分了解,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使得由供应链核心企业所承兑的票据直接发挥了货币的作用,相当于给了上下游企业一个直接融资的渠道。中小微企业规模小,银行办理贷款需要审查、批复,相较于商业汇票而言的成本信贷业务的成本较高,而且银行贷款建立的单一客户关系,给银行带来的综合利润并不高,这也是商业银行为中小微企业客户信贷业务态度冷淡的原因之一。
电子商业汇票相较于纸质商业汇票所特有的便利性与安全性,使得电子商业汇票在流转过程中大幅提高流通的便捷性,切实提高银行与企业间管理资金的效率,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
供应链电子票据可以通过核心企业的交易链条形成一个“蜘蛛网”,商业银行通过核心企业的交易形成以客户发展客户的运营模式。最后搭建成一个客户链、业务链,将单一的供应链企业逐步转化为批量获得客户资源平台,大幅增加客户数量与账户数量,带来可观的结算手续费收入,实现整体收益的增加。
顺应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实现N+N的融资需求
供应链企业从传统的“1+N”模式已经发展成为“N+N”模式,从传统的依托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到现在更加注重全供应链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以及商流的整合信息,这使得需要有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与之相匹配。
在供应链金融的“1+N”模式下,基于核心企业授信,上游供应商、下游分销商大多与核心企业之间发生赊销赊购关系,票据可以介入其中发挥支付结算作用。
但是这种模式大多发生在线下,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供应链金融的2.0模式下,与供应链1.0的模式比较,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不再采用线下的模式,而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进行传递。这样使得供应链金融不再局限于一条产业链,而是整个链条上所有企业的上下游都可以参与进来,形成了一张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这个时期票据不仅仅可以发挥单一链条上的支付结算作用,也可以在任何一个网络结点形成票据池融资业务,使得更多节点上的企业获得融资。
供应链3.0模式下,形成了“N+1+N” 的经营模式,此时的“1”不再是核心企业,而是供应链服务平台,供应链搭建的网状平台,提高了效率、实现批量授信。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建立、ECDS系统的建成为票据业务的线上实现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票据流转过程中的背书、交易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系统中全部留痕,便于追查业务的信用主体,为构建供应链金融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
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要求
降低了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
纸质票据时,商业银行完全根据交易合同于增值税发票来判定票据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但是无法参与到贸易本身,也无法对票据这一有价证券所包含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核实,例如关联公司利用信贷规模循环开票的问题在纸质票据时代就无法察觉。目前在电子票据时代,一张商业汇票所包含的出票人、承兑人、贴现人信息均可跟踪。
基于供应链的电子票据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可以通过上海票据交易所交易系统以及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等信息来判定交易的真实性,避免了企业利用虚假的贸易背景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现象。目前,全市场电子票据的覆盖面已经达到了90%以上,票据的信息化使得商业银行对资金流向有了更精准的把握。
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票据业务使得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形成统一的整体,并且汇集在票据这一载体上,也助于企业间建立信用关系。
当票据和供应链金融碰撞到一起,必将激起更大的水花,意义更加凸显。
2016年票交所成立后,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重构了票据市场的生态环境,为深化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票据市场进入电子化时代。票交所从纸票电子化入手,推动票据业务运营环境的改善,在纸票贴现后业务电子化的基础上,推动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系统融合,提升票据市场电子水平。2020年,电子票据在承兑、贴现、交易业务量的占比均达到99%。
二是集中统一的票据市场已经形成。票交所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电子交易平台,统一了票据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结算业务规则,提升票据交易的规范性。同时,推动纸票和电票采用相同的业务规则,实现同场交易,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已经建成。
三是票据市场风险防控取得重要进展。票交所通过市场参与者资质审核、电子平台交易、直通式处理、票款对付(DVP)结算等方式,有效提高了交易的透明性和交易后处理的安全性,切实防控了传统票据市场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风险。同时,票交所充分利用数据集中的优势,探索建立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对票据市场业务开展持续监测。票交所成立后票据市场风险案件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
四是贴现后票据成为标准化货币市场工具。贴现后票据全部通过票交所电子簿记系统集中登记,根据银行间市场大宗交易的特点进行交易,票交所提供票据转贴现、回购等交易品种,并推出了票据市场收益率曲线提供估值和定价参考。票据转贴现利率与货币市场标准化品种利率相关性超过85%。
五是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票交所成立后,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大幅提升。从发生额看,2020年,票据累计承兑量22.09万亿元,同比增长8.41%;累计背书量4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5%;累计贴现量13.41万亿元,同比增长7.67%;累计交易量64.09万亿元,同比增长25.81%。从余额看,截至2020年末,票据承兑余额1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8%;票据贴现余额8.78万亿元,同比增长7.3%。
六是票据市场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企业用票量看,2020年,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4.03万亿元,占全部用票企业金额的53.24%;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50.31万家,占全部用票企业家数的92.50%。从票据融资量看,全年小微企业票据贴现金额总计近7.70万亿元,占全部贴现金额的57.37%;从融资成本看,小微企业平均贴现利率3.02%,同比下降49个基点,共计为小微企业减少利息支出近380亿元。
票交所建设运行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于2020年4月正式上线,是人民银行认可的供应链票据平台。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建设,通过与各类供应链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签发、承兑、质押、保证、背书、贴现、存托、交易、到期处理、数据信息等服务,并支持金融机构通过贴现、标准化票据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的电票称为供应链票据。供应链票据属于《票据法》保护的票据,是传统票据的升级版。
具体而言,供应链票据有以下四方面的创新和应用价值:
一是将票据嵌入供应链场景,从源头推进应收账款票据化。供应链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已将核心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进行整合,可以较为直观、透明地反映出企业间的真实交易关系。供应链票据平台则为企业提供了办理票据业务的新渠道,企业无需经过银行网银,可直接通过供应链平台完成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流转和融资,从而进一步推进票据的供应链场景化使用,提升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便利性和企业用票意愿,从源头上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
二是科技赋能,创新实现等分化签发。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创新实现了票据的等分化签发,目前最小金额是1分钱,0.01元。即企业通过供应链票据平台签发100万元票据,实质上是签发了1亿张0.01元供应链票据组成的票据包,从而满足票据任意金额流转和融资的需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用票的灵活性,解决了企业持票金额与付款金额不匹配的痛点。票据等分化签发功能进一步深化了票据的支付和融资功能,最大限度盘活了企业资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是降低成本,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由于供应链场景下企业间的真实交易关系更具可见性,且供应链票据可以有效实现信用传递,让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因此,供应链票据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的优惠融资价格。在供应链票据融资实践中,通常贴现利率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150个基点,有效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四是有利于促进商票市场发展。商业承兑汇票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商票的流动性和可接受度还不高。供应链票据通过供应链平台的连接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模式,引入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服务优势,通过技术解决方案和金融服务的完美结合有效弱化了信息不对称,大大提高了其签发商票的可接受度,从而有助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市场的发展。
目前,票交所已提供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流转、保证、贴现、转贴现和到期处理等全流程线上业务功能,支持金融机构以客户端或直连接入的方式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的供应链平台包括中企云链、欧冶金服、简单汇和互联网金融协会,已覆盖企业涉及批发零售、软件信息、制造、化工、农业、医药等行业。未来,随着供应链金融发展创新,供应链票据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