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8年,只因在报纸上看到一则信息,杨怀定便决定翻出两万元家底投资。没想到一年之后,这两万块居然翻到一百万。
从一位籍籍无名的普通人,摇身一变为百万富翁,杨怀定仅用短短一年时间。
并且,在之后日改革开放20年的黄金岁月里,杨怀定俨然成为一名风云人物,缔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公众称之为“杨百万”。
80年代,两万元已是杨怀定的全部身家,他是如何利用这笔钱成为百万富翁?
而在波云诡谲的股市中,杨怀定一个“门外汉”,又是如何在中国股市里翻云覆雨,实现人生大逆袭?
一、看报纸发现出路
改革开放初期,杨怀定只是一名上海铁合金厂的普通工人。对于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杨怀定渐渐感到厌烦,打算干出一番大事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对53元的微薄工资倒也没有什么怨言。并且在工作中,他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生产者和五好职工。
然而,在这些无懈可击的荣誉背后,杨怀定却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
那时厂里经常发生盗窃事件,而他却成了这些事件的怀疑对象。虽然小偷最后被抓住了,他也洗刷了冤屈,但这段经历让他心里有些疙瘩。
1988年3月28日,杨怀定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决定——辞职。那时,在工厂工作稳定而有保障,被称为“铁饭碗”。
他的离职,无疑引来了周围人的疑惑和议论。对于他来说,虽然离开有些不舍,但他却深知自己不能走回头路。
年轻的杨怀定,有着一股鲁莽和狂傲,坚信自己的价值,并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也就在这时,杨怀定在一份报纸上发现了一串财富密码。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
于是,杨怀定决定拿出积蓄,尝试他从未涉及过的领域。他坚信,只有靠自己才能改变的命运,只有敢于去尝试,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一场报纸的偶然翻阅,为杨怀定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1988年,中国即将开放国库券交易。这个消息一在报纸上公布,杨怀定就眼前一亮。
按他估计,如果用两万元购买国库券,一年就能有3000元的利息,相比在银行存款的5.4%的利率,这笔账显得十分吸引人。
毅然将两万元存款投入国库券后,杨怀定的心里充满紧张和兴奋。
他迫不及待地跑到交易所,查看行情。当他看到国库券单价涨到112元时,杨怀定立即果断卖出,一下子就赚了800元,相当于他一年的工资。
赚到第一桶金让他感到非常兴奋,随后杨怀定开始思考,如果他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国库券,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岂不是能赚更多的钱?
为了查找更低的购买价格,杨怀定开始关注全国各地的报纸。当时,国库券行情属于国家机密,但杨怀定发现,当地的党报会报道当天的开盘价和收盘价。
经过一番查找,他发现当时合肥国库券的开盘价只有94元。
于是,他立即决定连夜前往合肥,将国库券购入后,再运回上海销售。这一次的奔波,让他的本金一下增加到2.2万元。
尝到了甜头后,他开始了漫长的奔波之路,时常穿梭于河南、上海、安徽等四个省份,以蚂蚁搬家的方式,将低价的国库券运到上海销售。
杨怀定也从一名普通工人,摇身一变为“杨百万”。他的名字开始在上海的街头巷尾传开。
那一年,杨怀定赚到100万元,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个天文数字。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万元户都是遥不可及的目标。
但杨怀定做到了,而且做到了百万。他感觉自己像做梦一样,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异常兴奋的杨怀定,半夜将这些钱放在自己床上,抱着这些钱睡觉,这是他打一辈子工,都挣不来的钱。
随后,他又将一万块钱人民币放在秤上称了称,足足有一斤二两重,并花了一千元,买下上海第一台点钞机。
八九十年代,中国股市状况如何?杨怀定能成功,背后是靠运气,还是依靠自己的实力呢?
二、当时中国股市状况
1988年,股民杨怀定依靠两万块启动资金,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为自己挣得了第一桶金。
而论其杨怀定发家致富的原因,自然与当时中国的股市状况密不可分的。
1990年12月19日,一声锣响,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启了中国股市的历史。那天,杨怀定正站在人潮涌动的交易大厅中,心潮澎湃。
他清晰记得,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敲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启航之钟。新的机会,新的历史,此时就在他的眼前。
开业当日,30种证券同时上市,包括大家熟知的老八股:飞乐音响、延中实业、爱使股份、真空电子、申华实业、豫园商城、飞乐股份和浙江凤凰。
这些股票,成为了当时市场的宠儿,人们争相抢购,却又无法轻易获得。要买入这些股票,需要先填写委托单,然后等待编号,如果有幸被编到号,就可以拿到这张委托单,然后去买入股票。这让得到委托单的人,有种中了头彩的感觉。
1992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取消涨跌停限制,股指如脱缰的野马,直冲云霄。
单周涨幅达到惊人的146%,一天内的涨幅更是达到了105%。老百姓对财富的期待,像火一样在心里燃烧起来,这种强烈的欲望,使股市的热度越来越高。
同年8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了500万张新股认购抽签表,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深圳,希望能捡到一颗金蛋。
广州至深圳的火车票被抢购一空,长途电话线被挤爆,深圳邮局的包裹里满是一捆捆的身份证。发售点前,人头涌动,人们通宵排队,只为了那一丁点的机会。
当时的中国股市,就像是一片疯狂的狂欢场。在这个场中,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失去了所有。而杨怀定,正是那个疯狂舞台上的赢家。
他看准了市场的节奏,善于寻找和把握机遇,利用差价交易,以小博大。杨怀定将自己的理财知识,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发挥到极致,成功从股市中赚取了巨大的利润。
他的成功,也与当时的中国股市环境密切相关。当时股票市场充满活力和机遇,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杨怀定凭借着对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赢得“杨百万”的美誉。
在资本的世界里,杨怀定是一位高手,他的直觉与决断力,使他在股市中脱颖而出。
但是,当他开始大量交易国库券时,一种不确定感开始围绕他。他的交易方式是否合法?他开始怀疑,如果他被人抓住,他能找到什么来保护自己?
为了证明自己的资金来源正常,他首先请了两名公安作为他的保镖,陪他去外地收购国库券。
杨怀定笑着解释,这两位公安,一方面是保护他的安全,另一方面,如果他真的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他们可以作证。
毕竟,他可以在辩护词中说:“连警察都不知道我这是违法的,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但杨怀定不甘只做防守,他要主动出击,找出他的行为是否合法的定论。
于是,他拿起电话,拨通人民银行的电话,想要咨询一下。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一听到是杨怀定,眼睛马上亮了起来。
工作人员问道:“我们早就注意到你了,这么多的国库券从哪来的?”
杨怀定神态从容地回答,“我买来的,你们的行长李贵鲜不是在报纸上说了吗?公民可以随时买卖国库券。”说完,他晃了晃手中的报纸,仿佛在炫耀一般。
不得不说,杨怀定是一个懂得保护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来风波,所以他选择了积极应对。
他请来保镖来保护自己,并且主动去求证,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
杨怀定在挣得第一桶金后,并没有就此停滞,而是在股市里继续耕耘,杨怀定的成功理念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为什么可以成功?
三、杨怀定的成功理念
1988年,一位仓库保管员,靠两万块钱挣100万元,成为股市的“弄潮儿”。
回顾杨怀定的发家历史,即便是天赋过人的杨怀定,也会“滑脚”马失前蹄。
在杨怀定的股市生涯中,他的名字和“百万”紧紧相连。然而,就像股市中波澜壮阔的牛熊转换,杨怀定的生活也充满了跌宕起伏。
他曾一夜暴富,也曾倾家荡产,经历过金融市场的风风雨雨,因此,他对股市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深。
用一句话来教育新进的股民,杨怀定认为:“不做多,不做空,要做滑头。”
这是他在股市中生存的智慧,告诉人们要审时度势,不能被贪婪和恐惧所驱使。他知道,股市是人性的放大镜,可以无情地暴露人的弱点。
杨怀定有着与众不同的敏锐观察力和前瞻性的判断,但这并不能让他掌控股市的所有变化,也曾经历过失败。
1992年,当时中国股市,史无前例地出现了第一次大熊市。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到300多点,跌幅达到了惊人的72%。
在上证指数下跌到400多点时,他以为市场已经见底,便立即下手,想要买在最低点。
然而,市场并未如他预期的那样反弹,股指又跌到了300点,他的投资被套了个严严实实。
那段时间,杨怀定看不到一丝曙光。他对自己的判断感到失望,对市场感到绝望。他对妻子说,他们只剩下20万元的现金,他不再买股票了,准备用这些钱过日子。
杨怀定的股票被套得越来越深,他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但他没有放弃。
1994年7月,杨怀定的心脏加速跳动。他从报纸的细节中,感觉到政府可能要出台救市政策。
因此,他决定赌一把,拿出账户中最后的两万元投入股市。
在他投资的第二天,证监会宣布了三大救市政策,股指如彗星一般升空,从300多点飙升到1500点。这个成功的投资让他的账户在短短的两周时间里,市值翻了四倍。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股指一路上涨时,杨怀定却选择撤退。他把手中的股票卖掉,转而以每平方米1300元的价格买进了两套商品房。
许多人都嘲笑他,认为他在股市的大好时期中选择了退出。
时间过去,股市的瞬息万变再次证实杨怀定的精准判断。股市突然大跌,股指一路下滑,跌了300多点。
与此同时,他买的房子长时间没有涨,直到1999年,房价才从每平方米1300元,上涨到1500元。
尽管涨幅并不大,但杨怀定并没有被这种微小的利润所动摇,他牢牢地把握住手中的房产。
到了2005年,房价终于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每平方米从1500元飙升到了7000元。此时,杨怀定选择了把这两套房子卖出,用得到的钱再次投入股市,买了30万股股票。
当时,股市正处于近10年的熊市,指数长期在底部徘徊。杨怀定的举动被一些网友质疑,他们认为他做出了不可思议的决定。
网上立即有人说杨怀定被套牢了,而杨怀定却回应道:“我是金戒指套手上。”他的回应充满了自信。
果不其然,2006年的大牛市证实了杨怀定的判断,他的投资再次得到丰厚的回报。
杨怀定不仅是股市的“牛人”,更是一位智慧的战略家。他的聪明才智让他成功赚得了第一桶金,并在股市中站稳了脚跟。
但他的真正高明之处,并不仅在于他对股市的把控,而是他对自身角色的转变,有着深刻的认识。
从最初的投机者,到一个精明的投资者,杨怀定无时无刻不在打磨自己,逐渐踏入证券市场服务业。
他创办了自己的股市软件公司,并开发了专门的炒股软件。他将自己在股市上十八年的经验和智慧,融入到这款软件中,从而帮助更多的股民在股市中立足。
虽然说杨怀定已经赚到足够的钱,但他仍然选择在股市中不断探索和挑战。
杨怀定表示,再过两年他就要60岁了,如果不用脑子去思考,就会变得愚钝,甚至可能会得老年痴呆症。
因此,他选择继续炒股,认为这是对抗老年痴呆症最好的方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