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买茅台,得永生。”
可最近半年,保值增值的神水茅台好像也不神了。
不仅股价跌,售价和回收价也跟着跌。
曾经的600519是妥妥的A股股王、市值第一。
现在,它的市值规模不仅被“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反超,还被好几家中字头的老大哥碾压,成了“A股王者榜”里唯一市值缩水的企业。
零售市场也不景气。
6月22日,散装飞天茅台的价格从年初的2700元/瓶跌到了2235元/瓶。
如果有人在今年过年的时候给你送了瓶飞天茅台,半年后,这礼物直接贬值了17%。
你还得照样帮人家干活,可酬金却在变相缩水。
想想就挺郁闷的。
更让人郁闷的是这样一条新闻报道——
河南电视台的某位记者突发奇想,网购了一套号称保真的茅台外包装。
然后,他用其他酒水拼出了一瓶兔年茅台生肖酒,拿着它到湖北武汉茅台打假办进行鉴定。
鉴定师拔了拔瓶盖,用放大镜检查了喷码,还用手机扫描了条形码。
经过1分25秒的鉴定,确认记者手拼的“兔茅”是真酒。
事件传到网上,引发舆论哗然。
许多人都想知道茅台的防伪体系为什么失灵。
还有,那些把专业鉴定师都骗过去的外包装究竟从哪里流出、市面上还有多少。
总之,都怪骗子太可恨,都怪记者太鸡贼,都怪鉴定人员不仔细……
鉴伪事件叠加降价风波,让一些想入茅台的消费者更谨慎了。
好些原先定酒的人忐忑地打电话告诉经销商:“合作暂缓,准备观望一下。”
部分典当行也宣布不再进行典当茅台酒的业务。
至于那些曾经在电商平台狂抢茅台的黄牛们,此时除了瑟瑟发抖,只剩独自凌乱,外加报复性出货。
蝴蝶效应之下,想稳住酒价似乎更难了。
很多人好奇,为啥宜饮宜藏的“硬通货”茅台也会贬值?
道理其实很简单:
当一件商品的供给不断增加,需求不断收缩,其价格必然走低。
世界上很多高端名酒都靠着严控产量维系高价。
比如,罗曼尼康帝红酒,每年只生产2500升。
轻井泽威士忌,更是物以稀为贵。
由于他们家酒厂直接倒闭不再生产威士忌了,这酒是真正意义上的喝一瓶少一瓶。
可茅台却不是这样,它每年都在扩大产能。
去年,贵州茅台生产的茅台酒基酒破纪录地达到了5.72万吨。
除去封存的一部分,这酒实际销量大概是4.2万吨,大约8400万瓶。
业内人士基于茅台2015年2.75万吨的销量推测,1500—2000万瓶是比较真实的茅台消费量。
也就是说,8400万瓶茅台至多被喝掉三成,至少被收藏了七成。
而各路人马每年藏一点茅台酒,使得社会上早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茅台堰塞湖”,爱酒人士喝到爆肝估计都喝不完现有的库存。
茅台能以如此高的产量维持这么多年的高溢价,已经是个奇迹。
这充分说明酿造师们的工艺技术十分了得,也说明企业掌门人和各级经销商的营销策略非常成功。
供给侧打得火热,需求侧却是另一番景象。
《繁花》里的宝总有句名言:
“人生在世,总归要被一样东西套牢。不是股票,就是房子,当然还有人。”
茅台和股票、房子、人都有不解之缘。
在GDP高速发展的年头里,地产业和金融业是最赚钱的行当,也是消费茅台的大户。
拿地、贷款,谈业务,大佬们在餐桌上口干舌燥时,哪能缺了茅台润喉?
可到了当下,这两个行业势头弱了,各类商务宴请少了,需要茅台穿针引线、扮演润滑剂的场合也跟着少了。
无论出于主动,还是迫于被动,中老年成功人士都在降低自己喝茅台、藏茅台的频率。
与此同时,年轻人对辣口且昂贵的茅台又没啥消费欲。
20元的酱香拿铁,可以打卡。
2000元以上的飞天茅台,直接再见。
在父辈的世界里,美酒加咖啡是对好酒的亵渎。
懂酒的人能从茅台里品出成熟水果的果香、老家烟囱的烟熏味、空油瓶的香味、酱油的香味、烘焙的麦香,外加陈醋的酸味。
可在当代青年的世界里,白酒“呛”人心脾的芬芳必须有其他年轻化的概念加以中和,否则难以下咽。
比起让味蕾从烟囱游走到酱油,他们更希望养肝护肾、长命百岁——多拿养老金。
另外,他们还很厌恶酒桌文化。
能不喝就不喝。
从前,85后、90后们办婚宴会用茅台撑场面。
可你看看现在。
他们连婚礼司仪的钱都想省,更别提给每桌宾客开瓶飞天茅台了。
敬酒环节也改成了敬奶茶。
一些财经评论员说,茅台正在经历“剥洋葱”的过程。
大家过去愿意囤它,主要是看中它的增值潜力,也就是它的金融属性。
可如今,需求端的变化正在不断挤出它的价格泡沫。
很多人意识到,被层层剥离金融属性的茅台很难依靠单纯的需求属性维系高价。
和房子以及其他金融产品一样,投机客们对茅台也是买涨不买跌的。
有人看空,注定就有人看多。
仍有一部分朋友觉得,茅台信仰远未到崩塌的时刻。
酱酒专家告诉我们:2500元是茅台的“繁荣线”,2000元是“警戒线”,1500元才是“生死线”。
虽说茅台在跌价,但仍然在繁荣线和警戒线之间游走。
而随着茅台官方打出了一系列稳价组合拳,比如取消12瓶装飞天茅台的市场投放,暂缓部分地区15年陈茅和精品茅台的投放,酒价和股价又开始触底反弹了。
所以,之前的跌价只能说是技术性调整。
独立评论员们也认为,高端白酒有自己的基本盘和护城河,“茅台酒多年来的广泛公众心理价位预期都在2000元以上,因此不会跌破2000元的底线”。
说白了,无论经济形势怎么变化,M1是涨是跌,从前能畅饮茅台的人,现在也不缺这几千块酒钱。
更关键的是,茅台不仅是一种奢侈品,更代表了一种发展模式。
它承载着为贵州发展持续融资、化债的历史使命。
所以,总会有资本愿意为茅台庞大的市值贡献力量。
即便资本不喜欢雪中送炭,也该明白锦上添花的妙处。
……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这些观点?
他们说得对不对,我们就留给历史来检验吧。
一部出版于2017年的悬疑小说,描写过这样一个片段:
“一条绝对物超所值的重磅消息。”
陈法医没忘记这事,他咳嗽两声,带着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看着他们。
“我刚说我有很多赚钱的门道,其中一样是炒股。中国股市自2001年见顶后,已经跌了两年多,你们现在如果有钱,可以多买一些贵州茅台这只股票,拿上五年十年,你们会发财的。”
如果你在2017年听了陈法医的话,现在应该已经发了一笔小财。
如果没赶上趟,也没事。
他喝他的茅台,你喝你的奶茶,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END-
欢迎关注
张志杰猝死离世,羽毛球这么大比赛竟然没有AED吗?
日本母子苏州遇袭,最细思恐极的事差点发生了
质疑姜萍是因为她是女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