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现代社会的“超负荷”工作强度由何而来?
超负荷工作困境可以被打破吗?
“我们的特别关注点是过劳。我们将过劳定义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认为工作要求不现实的感受。”在《过劳: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这本书中,艾琳·L.凯利和菲利斯·莫恩两位美国学者历时5年,对一家《财富》世界500强科技公司IT部门的1000多名员工和经理展开调查与实验,进行了约400次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健康和个人生活情况。
《过劳:好工作是如何变坏的》
[美]艾琳·L.凯利 [美]菲利斯·莫恩 著
张扬 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年6月
据了解,该书以大量调研数据为支撑,辅以引人入胜、代入感极强的真实案例,分析高负荷工作模式造成的长期压力如何导致了职业倦怠、雇员流失以及业绩水平下滑,并提供改变这种不健康工作环境的实用策略。
本书指出:“通过日程控制和主管支持员工的家庭生活并改变工作场所的环境,我们可以培养一种以结果为导向(不同于以时间为导向)的文化。研究还表明,这些变化能够改善员工的健康,并借此提高工作满意度,减少人员流失,从而使企业受益。”
来自《商业与策略》杂志的评论表示:“两位教授讲述了他们在一家《财富》500强公司进行的一项为期五年的调研与实验,她们展现了‘双议程工作再设计’如何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力或业绩的情况下,减少超负荷工作模式给员工带来的长期压力,以及疾病、无力感、家庭矛盾和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