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天津北方网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走进园区看开放”系列报道,今天我们走进国家级开发区——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来看他们如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牵引,通过完善服务机制,帮助外资企业加速融入京津冀区域市场。
8日,丹麦企业丹佛斯的最新款变频压缩机在天津下线,这是他们在天津成立研发中心后,投资2000万为京津冀市场定制的首款产品,成功拿到了中国电信等几家通武廊大数据中心的订单。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像这样的外资企业,武清开发区拥有超过340家。如何帮助这些外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外资与国内大市场的双向奔赴?管委会和中关村产业研究院合作,按照京津冀六条重点产业链,把每家企业包保到对应的服务专班,冯如颇,是企业服务专员,像这样的产业手册,他们人手一份。
不仅是丹佛斯,在服务专班的对接下,今年,武清开发区的外企麦格纳、海斯坦普,拿到了北京小米汽车的新订单;万可电子也成为了北京铁科院的供应商。京津冀的新市场带来新投资,今年上半年,武清区10多家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全区外资利用达到1.65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进一步为外资企业做好服务,武清开发区还将产业图谱升级为数字“产业大脑”,预计下个月正式上线。
产业大脑整合了京津冀重点企业画像、产业图谱、产业集群等多维度数据。下一步,武清还将利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投资促进会客厅、“通武廊”区域协作平台等载体资源,完善“产业大脑”的数据库,帮助外资企业依托京津冀,找到更多的发展增量。(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