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特色品牌+”培育新样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对市区内具备资源优势的住宿餐饮业市场主体开展摸排,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村党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培育现有市场主体“小升规”,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文旅融合的住宿餐饮品牌。推出赏夕阳(云海)经济、采摘园亲子经济、植物园观光等新型业态,丰富消费场景和旅游选择。目前,全市以农文旅融合为主体的限额以上企业2家,等级民宿25家。
舟溪镇曼洞村发展民宿经济
二是“田园经济+”打造新业态。充分利用村级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盘活闲置木屋庭院资源,通过微改微建打造近郊旅游休闲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和健康养生发展要素,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通过发展观光农业、精品水果采摘和农耕文化体验等特色农业,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吸引市民观光旅游,拉动消费,促进群众增收。截至目前,投入资金9172万元,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14个、粤黔示范试点1个,建成和在建项目70个。
三棵树镇南花村老鸦寨写生基地
三是“民族节庆+”激发新潜力。以民族特色节庆赛事活动为载体,打造“鼓藏节”“苗年节”“芦笙节”等特色节庆品牌,积极谋划、推动实施一批大型文旅活动。拓展红酒高山流水,鼓藏宴特色美食、苗族刺绣非遗体验等游客兴趣浓、参与度高的体验活动,深挖民族节庆文化内涵,真正实现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在凯里高铁站、客运站,设立各类民族节庆宣传点吸引落地游客。1—6月,凯里市旅游市场持续向好,累计接待游客766.7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47亿元,同比增长7.29%。
舟溪甘囊香芦笙节
来源|凯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原创首发(图源来自凯里市农业农村局、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承办|凯里市人民政府政务信息中心
编辑|梁茜茜校对|张丹妮审发|李婧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