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就在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风波刚刚过去没多久,一则新闻让欧盟各国感受到了压力。
中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比亚迪宣布,要在土耳其投资约10万美元,计划在2026年建立年产15万辆汽车的工厂。
这则消息让不少网友好奇,为何要选择和土耳其合作呢?
说起土耳其这个国家,相信很多网友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梗: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
作为资深摇摆国的土耳其实际上不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非欧盟国家的北约成员,国家主权独立的土耳其,是北约组织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友情提示:因为本文字符偏长,文中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不过好在平台新出政策中,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大家只需看完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以及平台。
此前在欧盟开始准备调查我国新能源汽车之时,土耳其曾下令对我国汽车加征40%的额外进口关税,想要用关税阻挡中国汽车对其本土车企的冲击。
然而仅仅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土耳其就重新修订了法令,规定对投资鼓励政策范围内的汽车进口,不征收额外关税,并立即生效。
这正是这条政策,推动了比亚迪在土耳其落户建厂的决定,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和欧盟有关税同盟协议,这有助于我们电动汽车绕过欧盟关税壁垒进入欧洲市场。
其实在很多人眼中,土耳其并非帮助我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的最好选择,毕竟土耳其与欧盟的关系是合作又对峙的关系。
曾几何时,土耳其也是一个满心满眼“向西看”的国家,然而欧洲各国根本没有把这个伊斯兰国家当做自己人看。
他们一直把“加入欧盟”当做个可口的胡萝卜悬在土耳其政府眼前,让他跟着欧盟的动起来,但是就不让他加入进来。
对于欧洲各国一直看不起土耳其这件事,也让土耳其憋着一口气,后期肯定想要借助中国电动车的产业扶持自己家的汽车品牌,实现弯道超车。
要知道土耳其这个国家的“狠”劲儿是被其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在“敲诈”欧洲的路上慢慢养成的。
作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要油气资源没有油气资源,工业基础全靠欧洲转移。
但是他们有一颗想要进步的心,他们不想学习拉美国家做“买办”经济,只想埋头搞实体经济。
一开始土耳其借助北约引入各种军事技术,时不时用“开放边境”为借口对欧洲施压,让欧洲的汽车业和家电制造业陆陆续续转移到了这里。
土耳其在欧洲算不上强国,但是凭借被欧洲产业培养起的工业能力,以及其极度摇摆的外交政策,那在中亚那是妥妥的小霸王级别。
而选择在土耳其建厂也正是考虑到其与欧盟互相挟制的关系,土耳其确实想要关于电动汽车的产业级投资,先把其国内的经济和就业问题解决掉。
比亚迪已经在欧盟国家中的匈牙利投资建厂了,不少人关心这是不是会影响土耳其对欧洲的出口呢?这就要看一下之前我们车企在土耳其的销量数据了。
去年我国电动汽车在土耳其的销量为6.6万辆,而比亚迪在土耳其投资的工厂年产能约为15万辆,这个产能估计土耳其和土耳其周边国家的市场,基本能全部吃下。
所以在土耳其建厂可能并非只是作为欧洲市场的“跳板”,更多的是想要借助土耳其的“霸王”特性,在欧洲外围给他们施加压力,帮助我们能顺利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其实欧盟这次对我们车企大肆加征关税,一方面是想要拉扯一下自家的车企,让他们快点跟上电动汽车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就是想要让中国车企在欧洲进行投资,帮助他们解决一下经济以及就业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动汽车企业在土耳其投资建厂,就是要让欧盟其他国家知道,只有撤下狭隘的保护主义滤镜,选择和中国车企合作,才能真正分到电动汽车产业的蛋糕的办法。
如果依然想要选择“闭门造车”这条路,实际上对于在美国把控下的欧盟各国来说,这条路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但时间对于产业技术迭代来说,却是最重要的。
所以等他们发展起来电动汽车之时,可能中国电动汽车已经与他们拉开代差距离了。
随着中国车企接连出海,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工业生产能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而欧盟各国因为能源危机以及政策影响,出现了工业停滞的现象。
美国也从工业大国转变为一个金融大国,工业“空心化”的国家是没办法在世界经济环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
而从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就能看出,通讯和新能源产业是我国用来塑造全球工业格局的工具,全球产业链也会由我们重新进行分配,这就是强大的工业制造业给予的底气。
"中国车企到欧洲建厂",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战略调整的一个缩影,预示着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可逆转。
这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飞跃,也是全球经济格局多极化、合作模式多元化发展的有力证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经济力量的重新布局,都伴随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我们正见证着这一新篇章的开启。
中国汽车企业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一条新时代的"汽车丝绸之路",加大中国车企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当然,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车企出海不仅是“走出去”,更重要的是做好文化差异、政策风险等问题的处理工作,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但是,正如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样,今天的"汽车丝绸之路"也将促进全球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不仅输出了产品和技术,更传播了中国的发展理念——互利共赢、开放包容。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关于全球的秩序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信息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比亚迪,超72亿元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