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哈尔滨红专街早市人头攒动。一众摊位中,一间小小的快闪店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这里,消费者能买到南方小土豆、广西砂糖橘、贵州小辣椒、网红草莓生牛乳、红心苹果汁、榴莲千层等过去不曾见过的“年货”。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传统,年货作为其中一种重要载体,饱含着人们对于农历新年的祝福与美好愿望的期盼。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货消费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年货市场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消费者越来越由“求形”转变为“求质”。从最初简单的食品和日用品,到现在高品质、多样化的选择,年货清单不断更新迭代,反映了消费升级的趋势。
年货消费升级是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打破了年货的地域限制,来自各地的优质年货自由流通。这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选择,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其次,电商渠道的发展使得年货采买更趋便捷,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货比三家”,购买到心仪的年货。今年的全国网上年货节更是把各地、各电商平台和商家的线上促销活动“串珠成链”“集链成群”,让线上办年货成为“新年俗”。此外,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也推动了年货消费的升级。他们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开始对照社交媒体的种草内容采购年货,又或者在直播间里一键下单。
年货消费升级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行为的变化,也代表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进步的体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张年货清单代表一个家庭,过去年货散发着瓜果糖茶、鸡鸭鱼肉的味道,现在从春晖、年橘等传统年货,到非遗产品、国潮服饰等花式年货,再到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电子年货,年货品类随家庭的整体收入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年货,呈现的是老百姓蒸蒸日上的幸福感、获得感,映照的是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向上的朝气活力。
年货消费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消费复苏回暖形势。今年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推进服务消费品质升级。年货经济打响春节消费“第一枪”,各地要打好“组合拳”,以“真金白银”的实惠和“货真价实”的商品支持助力年货消费,让老百姓“愿消费”“乐消费”蔚然成风。当然,过度追求品质和个性化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和资源浪费,消费者在选择年货时也需保持理性和审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觉醒,年货消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期待各地把握春节“黄金周”的时间窗口,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持续激发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丰富老百姓年味大餐的同时,推动年货消费成为拉内需、畅循环的强劲动力。(孔德淇)
上一篇:董宇辉和俞敏洪的分手,很体面
下一篇:探路者谷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