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织密”医疗保障网。8月28日,珠海市召开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珠海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新进展和新举措。
发布会现场
珠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肖钰娟介绍,珠海深化医药服务供给、医保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创新构建并不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附加补充医保+医疗救助+慈善捐助”的具有珠海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日前,珠海市对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两个重要基石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政策进行了修订,出台了《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和《珠海市大病保险办法》,将分别于今年9月1日和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新办法整合分散的相关政策
据介绍,本次新修订的基本医保办法和大病保险办法主要亮点是“一巩固、两完善、三更加、四提高”。两个新办法将分散的相关政策进行充分整合,进一步巩固了具有珠海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筑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防护网。
办法一是完善了职工医保制度和居民医保制度,合理筹资、稳健运行是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的基本保证。办法二是完善医保退休政策,实施渐进式延长统账结合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政策,至2029年将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逐步统一为25年。
此外,新政更全面,依法分类规范参保,明确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各类人群。更灵活,参保政策更灵活多样,新生儿出生后180天内,可补缴保费从出生开始享受待遇等。更可靠,全额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居民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四提高”是指新政提高了基本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大病保险保障力度、连续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以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后基本医保叠加大病保险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可达职工医保150万元、居民医保80万元。
实施DIP支付方式改革有效减轻负担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能够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减轻参保患者的就医负担,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
珠海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同兴介绍,珠海市实施DIP支付方式改革后,医保基金安全运行,医疗机构平稳运营,引导分级诊疗政策初见成效,有效减轻了参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负担。近年来,珠海市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和参保群众个人支付费用逐年降低,平均住院日稳定下降。2021年至2023年,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由14316.3元降至11409.19元,降幅20.31%;参保患者人均费用负担由3087.81元降至2915.99元,降幅5.56%;患者平均住院日由7.22天降为6.66天,降幅7.76%。
王同兴称,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IP支付方式改革就是通过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既控制医疗费用过度膨胀,又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以有限的医保基金为人民群众购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接下来医保局将继续围绕DIP支付方式改革中的重点、难点,进一步优化DIP实施细则,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引导医院医疗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医保、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参保人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
创新推行“担保就医”普通门诊就医新模式
珠海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珠海市医疗保障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张国斌介绍了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他提及,珠海创新推行“担保就医”普通门诊就医新模式,在原“信用就医”服务基础上,全面优化看病就医流程。从今年6月28日起,参保人门诊挂号后,可结束当次就医后一次性支付医疗费用,支持“信用支付”“无感支付”。群众去医院就医,能享受到类似于滴滴打车的服务,可“先诊疗中途不付费,就医完成一次性付费”,参保人平均就医时间缩减25%,大幅提升看病和就诊流转效率。
此外,珠海还推行异地生育报销“三免”模式,省内异地生育医疗费结算“免备案”、省内异地职工生育津贴“免申请”、异地生育线上报销“免跑腿”,从简化待遇享受流程、拓宽即时享受待遇范围等方面多措并举,尽可能减少群众报销麻烦。张国斌举例称,对于在珠海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的女职工,怀孕后选择回原籍生育,若原籍位于广东省内,则无须进行异地备案,即可直接通过联网结算享受待遇;若原籍位于省外,亦无须前往经办窗口进行报销,可以通过"珠海社保"微信公众号上传就医资料,实现线上快速报销。
链接:DIP支付方式
全称为"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是一种医保支付方式。它是由国家医疗保障局重点推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路径之一。DIP支付方式的核心思想是根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将医疗服务分为不同的病种和治疗项目,并为每个病种和治疗项目赋予相应的分值。
文 | 记者 钱瑜 实习生 郭梓欣图 | 受访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