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成立十年的闪送,终于走到上市的关键时刻。
美东时间9月13日,BingEx Limited(闪送必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闪送)正式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在此前的7月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了关于闪送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
闪送成立于2014年,为了避开和国内外快递巨头竞争,选择了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对一专送服务”,专门解决“送钥匙”“送文件”等对时效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需求,属于这一细分领域的开创者。
闪送曾经是明星创业项目,但十年过去,它所处的即时配送行业如今已经是竞争红海,既有背靠外卖平台的美团配送、蜂鸟即配,还有电商系的达达,以及快递系的顺丰同城,缺少巨头背景和稳定流量入口的闪送要怎样保持订单量的增长和持续的盈利,未来面临挑战。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起了个大早的闪送,却最终赶了个晚集。
近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信息显示,BingEx Limited(闪送必应有限公司,下称“闪送”)获得美股IPO备案,拟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发行不超过5750万股普通股。
闪送原本有望成为即时配送领域的首家上市公司。早在2020年,闪送副总裁杜尚骉在接受“蓝鲸TMT”采访时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会上市。彼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即时配送站上风口,成了保障民生的重要力量。
但最终,达达集团捷足先登,在同一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随后,在2021年底,顺丰同城也登陆了港交所。而闪送的上市计划则被暂时搁置。
成立于2014年的闪送,一度被视为同城一对一急送服务的先行者,早在2016年就已经实现了小幅盈利,这也让其高管自信地宣称:“闪送处于没有竞争对手的状态中。”
但市场瞬息万变,随着美团、阿里巴巴、达达、顺丰及其他快递巨头纷纷加大投入,整个行业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闪送的市场主导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闪送的步伐显得有些迟缓。如今,闪送能通过此次IPO重新夺回市场的主导位置吗?
-1-
融了11轮的闪送,终于要上市了
沉寂已久的独角兽闪送,有了新动向。
闪送成立于创投热潮中的2014年,创始人薛鹏属于物流行业老将。
根据公开信息,他2005年毕业于华北理工大学的计算科学专业,从英国伦敦大学硕士毕业后,在2008年创立快递物流整合服务平台易邮递。
闪送的联合创始人于红建,曾任易邮递项目总监,是和薛鹏共事多年的老搭档。IPO前,薛鹏持有公司22.7%的股权以及74.6%的投票权。
闪送将自己定义为同城即时速递行业的开拓者,首创了“一对一急送”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时效。
特点是从发件人手中取件到送物品到收件人手中,全程都只由一名闪送员负责,并且一名闪送员一次只能够接一单。
起初,闪送主打的场景可以理解为“江湖救急”,比如忘记带钥匙、需要紧急寄送商业文件等等,由于更快、更安全,用户需要支付的费用也比普通快递要高。
随后,除了个人用户的“一对一急送”,闪送逐渐扩展了业务范围。如为本地餐厅、花店、面包店的客户提供加急配送服务;为房地产中介、律所等客户递送法律文件;向消费者配送贵重电子产品等。
创业初期,闪送赶上了创投市场活跃的好时机,融资拿到手软。天眼查显示,成立10年来,闪送共计融资11轮。
创业第一年就完成了天使轮、A轮融资,投资方来自经纬中国、鼎晖投资。在2017年,它甚至一年融资4次。到了2018年,资本寒冬到来,闪送融资速度也放缓。
它的最后一轮融资停留在2021年3月完成的D++轮融资,融资额为1.25亿美元。
正因为背后站着一众投资机构,闪送的上市日程一直被外界所关注。
早在2020年,闪送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公司可能很快就会上市。没想到的是,被同行们抢了先,达达集团以及顺丰同城分别在2020年中旬和2021年12月登陆资本市场,而闪送一直拖到了现在才走到递交招股书这一步。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闪送在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30.40亿元、40.03亿元、45.29亿元、22.85亿元。
有媒体报道,闪送在成立2年之际,也就是2016年就实现盈利,并保持年300%的高速增长,这对于物流行业的初创公司来说非常少见。
但招股书显示,闪送2021年、2022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分别为2.91亿元和1.8亿元,直到2023年才扭亏为盈,净利润1.1亿元。2024年上半年保持继续盈利,净利润1.24亿元。
不过,闪送解释称,2023年的盈利主要由于政府补贴增加,使得其他收入从2022年的920万元增加至7432万元,与经营状况有关的营业利润仅有0.11亿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闪送拥有约270万注册骑手,注册用户约8890万;服务范围覆盖中国295个城市,每位活跃骑手的每日订单数量为9.3个,平均送货时长为27分钟。
-2-
抖音扶不起闪送?
伴随着餐饮外卖、近场电商的发展,即时配送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逐步扩展至涵盖各种应用场景的全面服务。
特别是自2008年饿了么成立和2013年美团外卖成立以来,即时配送与餐饮外卖进行了大规模的融合,催生了达达、闪送等垂直领域的企业。
此后,随着O2O(线上到线下)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团专送、蜂鸟配送、顺丰同城等平台上线,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即时零售逐渐拓展到生鲜零售、跑腿等多个领域,业务场景变得更加丰富。
加上各大快递公司入局,以及疫情的催化,即时配送的渗透率持续提升。
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即时配送行业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保障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整个行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与美团跑腿、达达、顺丰同城背靠大树好乘凉相比,闪送的生态相对较弱。闪送副总裁杜尚骉曾坦承,闪送也有B2C业务,但在餐饮外卖、商超配送等领域,“竞争不过人家”。
因此,当抖音涉足外卖业务,但自身缺乏配送能力时,双方自然而然产生了合作的可能性。2022年12月,抖音外卖正式宣布的合作配送机构中,就包括闪送。
抖音的优势在线上流量,但在2023年,美团凭借其超过740万的骑手队伍,在运力方面遥遥领先。
因此,抖音与美团之间的外卖和即时零售竞争被形象地描述为“十亿流量”与“百万骑士”之间的较量。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闪送并没有公布它承接了多少来自抖音的订单。而在抖音发布的2023年生活服务年报中,重点关注的是GMV增长、覆盖370多个城市的业绩、以及帮助450万家门店发展业务等方面,并没有提及外卖业务的具体进展。
2023年12月,市场一度传出抖音有意收购饿了么的消息,以建立自己的配送团队,但该消息随即被时任阿里本地生活董事长兼饿了么CEO俞永福辟谣,他明确表示:“假的终归就只能是假的。”
闪送与抖音合作,看似优势互补,能给抖音补充百万级运力,但由于增加了额外的协调环节,使得调度难度增大,导致抖音与闪送的配合难以如臂使指。
其次,闪送的客单价较高,会带来更多成本压力,也限制了商家选择。
也就是说,一对一专送模式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构筑了闪送的护城河,也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围墙。
-3-
价格战,新一轮战火打响
即配江湖硝烟渐浓。
几乎所有人都盯上了这块蛋糕。
除了早期的传统快递巨头外,这个赛道还在迎来更多玩家:去年3月,货拉拉上线两轮同城跑腿服务;随后,滴滴出行平台推出滴滴快送业务;后来,高德地图在北京、武汉、杭州、长沙等地上线“高德秒送”服务;今年初,哈啰App宣布正式上线送货跑腿服务。
不到一年时间内,又有四大品牌挤入这一赛道。
最新一幕,则是京东整合原有的京东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服务,将原有的即时零售业务升级,推出“京东秒送”,宣布最快能用九分钟为消费者送货上门。战火进一步升级。
目前,这条赛道聚集的知名品牌已经不下十余个。但为何各路玩家仍前仆后继?
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据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跑腿经济市场洞察报告》,中国跑腿经济的发展空间有望逐步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64亿元,2018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4%。
由此,即时配送赛道也缔造一个个IPO。颇具标志性的是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沉寂已久的即时配送行业再次焕发生机。
这一年达达集团头顶“即时配送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美纳斯达克。达达集团的背后,有京东、红杉中国、沃尔玛、DST等一线投资机构以及零售巨头的加持。
2021年底,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顺丰同城登陆港交所,这是顺丰创始人王卫的第四个IPO,最新市值超100亿港元。
巨头入局厮杀,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洗牌。早年间涌现出的e快送、即买送、风先生等创业公司,也曾融资上千万,但最终都相继宣布倒闭。
究其原因,即时配送主打服务与效率,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配送成本太高、服务难度大。
以闪送为例:5公里内5公斤以下闪送的起步价为16元,后续每增加5公里则加收8元,每增加1公斤,费用加收2元。通过对比发现,这已经相比最初的定价有所下降。
而为了抢占市场,一场价格战已经打响。上周,菜鸟速递宣布升级同城速递,提供同城半日达,同时首重价格仅为6元,续重价格仅为1元每公斤,相较于之前直接打了5折。互联网时代常见的烧钱打法重现在即时配送生意场。
竞争之下,有人向左,有人向右。前不久,顺丰同城以“SoFast”品牌正式登陆香港地区,首次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市场提供即时配送服务。
在出海大潮下,不少企业将布局中国香港作为重要一步,向广阔的海外市场进军。而另一边,一线城市之外,瞄准下沉市场机会,大家又不约而同地在县城相遇。
悄然间,一个新战场开启。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