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复旦&21世纪经济报道
报告共计:67页
《“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摘要)》由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和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发布,主要探讨了“中国式”养老的内涵、特点、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发展历程、典型案例以及国际经验和未来展望等内容。
- 内涵及特点:
- 内涵:包括孝亲敬老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居家 - 社区 - 机构”为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方向。
- 特点: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社会准备不足;老年人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层次多样;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养老挑战严峻;家庭养老是基础,居家养老服务待完善;具有后发比较优势,智慧养老发展迅速;具有体制和基层组织优势,多元责任主体发挥合力。
- 挑战与机遇:
- 挑战:宏观人口转变,家庭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养老金待遇区域差异明显,三大支柱结构失衡;老年健康需求,失能半失能人口规模扩大,医疗照护服务需求量攀升;养老服务供给,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城市养老服务结构失衡;适老化环境建设,物理环境改造缺乏标准和深度,虚拟应用场景改造尚待发展完善。
- 机遇:宏观政策环境,政策大力支持,制度优势凸显;传统文化背景,家庭传统积淀深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老年财富积累,消费潜力逐步提升,养老需求日益增长;科学技术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智慧养老催生新型需求;养老产业融合,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各行各业有机融合。
- 发展历程:经历了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初期、“强机构”养老模式体系、“重融合”养老模式体系和“高质量”养老模式体系四个阶段。
- 典型案例:包括平安集团的“金融 + 养老”一站式康养解决方案、福寿康的点面结合的立体式养老服务供应、泰康保险集团的多业态融合养老产业等典型企业,以及上海浦东新区和宁波北仑等城市典型养老模式。
- 国际经验:介绍了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养老体系建设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 未来展望: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挥家庭养老基础性作用;强化社区服务能力,为居家养老提供保障;完善六个体系,包括养老保障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老年友好环境体系、人才支持体系以及监管反馈体系,促进“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