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欧盟坚持推进对中国的关税提案后,中国商务部于8日宣布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一消息引发了法国干邑白兰地生产商的强烈反应,他们认为这一举措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呼吁法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以免形势恶化。
与此同时,西班牙经济贸易部长卡洛斯·库尔波呼吁欧盟应尽可能采取所有谈判和对话手段,与中国进行沟通,避免贸易争端的进一步升级。华尔街知名投行杰富瑞的分析师预计,这项关税可能会导致白兰地在消费端的价格上涨20%,从而使销量和销售额下降大约五分之一。
在欧盟通过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征收关税的投票结束四天后,中国商务部颁布了2024年第42号公告,宣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性的反倾销措施。需要强调的是,早在今年8月29日,中国商务部已经初步认定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存在倾销行为,但当时并未采取关税等反倾销措施。至于商务部为何在一个月后采取行动,原因显而易见,这是为了回应欧盟最终决定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征收关税。白兰地属于非必要消费品,即使大幅减少进口,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
在欧盟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后,中国商务部迅速作出回应,对欧盟进口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一举动显然给欧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使原本在对华关税问题上存在内部矛盾的欧盟更加分裂。
目前,欧盟内部意见分化明显。一部分成员对中方的反制措施表示强烈不满,并声称将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另外一些成员则主张欧盟应尽量与中国进行谈判,以避免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
中国方面则强调,本着维护双边贸易关系和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原则,不希望与欧盟陷入贸易冲突。但同时,中方也表示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西班牙原本对华加税持支持态度,但当中国启动对欧贸易调查后,其立场发生重大变化。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为缓和双边关系,特别前往中国。因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该国面临经济低迷、通胀高企、就业情况不佳的困境,无法承受中方反制所带来的后果。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受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强烈反击。欧尔班在长达近30分钟的演讲中强调,欧盟的决策完全忽视了成员国的利益,对华加税只会进一步推高欧洲的失业率。讽刺的是,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了调查,却未能找到对欧洲汽车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证据。
中国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已经做出了很多忍让。然而,欧盟近期在对待中国电动汽车问题上,手段愈发过激,几乎将所有底牌都亮了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也决定将新账旧账一同清算。针对欧盟的制裁,中国采取了根本性的反制措施。尽管欧盟的调查可能范围很广泛,中国企业只要受到不公平待遇,中国就会为它们争取公道。实际上,中欧之间本不需要走到如此剑拔弩张的地步,双方之间并无根本性的矛盾或利益冲突。只要欧盟能够放下对中国的偏见,中欧完全可以实现互惠互利。
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显著优势,已对美欧产生压力,使其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这种局面反映了中国在此领域的阶段性胜利,显现出较大掌控力。当前,欧盟的筹码有限,因为欧洲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这些高端技术领域已显落后态势,现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也面临类似的困境。相较之下,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因此,关于欧美计划对中国汽车提升关税一事,目前已有所谓的决议,但距离正式实行还有20多天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仍有其他可能性会出现。
虽然中欧关系表面上紧张,但双方都为对话与合作留下了余地。在草案通过之际,欧盟明确指出,这一决定并不排除通过谈判解决分歧的可能性。同时,中国商务部也与欧盟展开了新一轮磋商,这表明中欧之间的谈判仍然具有进一步进行的空间。只要欧盟方面愿意撤销制裁,中国依然视欧盟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希望欧盟能够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避免盲目跟随其他国家的立场,回归理性与务实的轨道。
从根本上讲,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已经不再是由单一国家或地区所能独立主导的局面。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早已实现了紧密融合。欧洲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贡献至关重要,同时,中国也从中获得了技术和服务的好处。这种相互依存的格局既为双方带来了机遇,也构成了挑战。如果任一方对这一平衡施加压力,其影响将波及全球,而不仅仅是个别企业。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决策都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常通过复杂的经济网络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他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活动和市场动态。
欧盟针对中国的关税投票一旦实施,根据贸易专家的分析,投票支持加税的欧盟成员国将面临最大的压力。这一结果显而易见,不需要进一步的媒体分析。支持对华征税的国家态度坚决,而中国对此实施针对性的关税反击是合理的策略,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对最敌视中国的国家施加最大的影响。相比之下,对于那些对华态度较为友好的国家,如德国和匈牙利,中国可以选择不采取反措施,以此维护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并减少中欧贸易争端所带来的额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