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以来,市场走强后出现回调震荡。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投资经理刘思甸认为,目前阶段出现回调震荡较为符合常态。当前一些资金动向和资产本身关系较小,和短期上涨下跌关系更大。
“大涨后出现回调是很正常的现象,市场很容易会出现波浪形的特征。调整后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应该在持有股票和基金前就要考虑:风险承受能力、各资产的布局情况、预期收益、对所持有资产的判断。如果是新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仓位需要相对低一些,做投资尽量拉长时间,不要太在意短期几天的涨跌。”
市场关于政策转变预期已较充分
刘思甸认为,“低估值不完全是此前上涨的原因,但低估值也意味着能影响基本面的主体有非常多工作要做,了解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落地、及时反馈效果并做必要的调整,才会最终推动基本面的改善。从政策角度来看,过去一两年的市场,国家作了数次较大的调整,这次政策调整是量级相当大的一次,政策非常聚焦于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看得出来对稳定经济、稳定市场的意愿是明显上升的。海外方面,来自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和汇率上的压力也得到减轻,这为国内的政策调整提供了更多空间。历史上,海外的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往往也是投资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时间,对市场也提供了一些帮助。”
对于各类资产不断涌入A股,刘思甸认为,从银证转账、基金申购、海外动向的角度看,这次市场快速上涨的确吸引了很多新增资金的进入。但理解市场还是主要看预期变化,当前的原因是大量级的政策变化,这是值得市场上涨的,但后续能持续催化市场的,是细节政策的出台。从中期来看,是基本面数字的变化。就当前看,短期能期待的主要是细节政策的出炉,尤其是财政方面。
当前A股市场关于政策转变的预期已较为充分。“从中期看,我对中国经济的改善和中国企业的盈利回升上,具有很高的信心。从周期的角度看,当后续经济达到修复或者改善的高点附近时,市场的水位也较有可能仍明显高于当前,在中期的判断上较为乐观。”
三大因素影响港股
此外,刘思甸指出,港股方面,首先,在宏观层面上的影响因素有三点:一、内地经济基本面,二、海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三、地缘政治。宏观数据能否持续改善,现阶段仍然有一些不确定性。当前政策方向是符合经济回升要求的,但在具体出台、执行、实际经济反映的强度上,仍有很多细节待观察。
成长性较高和估值修复类主题可关注
关于具体投资机遇,刘思甸认为,第一个成长性较高弹性较大的主题,涨幅比较好的是科创方向,当然风险也较高。
第二个是估值修复类的主题,在受益于国内流动性释放的同时,也与海外资金流入、国内政策发力形成了共振。比如消费、新能源、医药、教育、周期等。需要强调,建议关注和本次政策调整关联较为密切的板块,和地产链条、消费关系较多。
新手入场可选择宽基指数
刘思甸认为,对于投资新手来说,宽基是相对好的选择,行业主题型指数实际更接近主动投资的领域,个人投资者不容易驾驭。但其弹性和成长性可能更好。如果之前没有参与过市场的投资者,建议不要将大笔资金投入市场。这与当前市场情况无关,不管市场处于任何状态,初入股市的投资者都不应投入高比例的资金。
止盈后怎样布局接下来的理财?刘思甸则表示,根据每个投资者不同的情况判断。如果之前一直在市场中可以考虑有一部分止盈。最重要的是,要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提前考虑各项资产的比例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许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