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前段时间,欧盟针对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一事展开表决投票。欧盟委员会在一则声明里表明,其关于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关税的提议已得到足够多成员国的支持。但欧盟委员会也补充道,它会持续与中国进行谈判,“目的在于探寻一种替代方案,该方案必须完全契合世贸组织的规定,能够妥善解决委员会经调查所确定的损害性补贴问题,而且要具备可监控性与可执行性。”欧盟相关消息人士透露,在4日的投票环节中,有10个欧盟成员国支持征收关税,5个成员国投反对票,还有12个成员国投弃权票。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欧盟投票通过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欧方在此案中不公平、不合规、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坚决反对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而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声明显示,投票中欧委会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提议获得了欧盟成员国的必要支持。就在当天,欧盟中国商会也发表声明表达对欧方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强烈不满。
实际上,欧盟与中国在电动汽车关税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纠结了很长时间,双方就此展开的博弈也持续了一阵子。今年6月的时候,欧盟就已经正式告知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要对电动汽车开展他们所谓的“补贴调查”。进入7月,欧盟又往前迈了一步,宣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关税,这一举措必然让中欧双方在电动汽车贸易领域的紧张气氛变得更浓烈了。到了8月,欧盟更是将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宣布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开始执行临时额外关税。
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柏林期间,再次表明其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马克龙指出,欧洲制造商必须“与在中国已占据优势的汽车制造商展开竞争”。他宣称中国的补贴使市场发生扭曲。此外,他还发出警告,若不重新营造与中国制造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欧洲进行生产并维持工业规模”的希望可能会遭受威胁。
日前,欧盟委员会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这一举措是通过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而得出的。在投票过程中,德国等5个欧盟成员国投出反对票,还有12个成员国弃权,但仍然未能阻止该草案通过。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近日发表文章,该文章的作者是布鲁盖尔研究所研究员,其在文中指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决定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做弊大于利,最终还会对欧洲汽车产业产生反作用,对欧盟民众也没有好处。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积极进军俄罗斯市场,并且打算在今年推出百款车型。像北汽、奇瑞、东风、一汽等这些知名的汽车品牌,都在踊跃地改进自身产品,从而迎合俄罗斯消费者的需求。有一些之前未曾在俄罗斯设立代表处的汽车品牌,例如阿维塔、深蓝,还有新出现的汽车品牌奕派,也会向俄罗斯市场推出车型。据相关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市场上,不但力求提高汽车的销售量,而且始终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同时还充分顾及当地的气候状况以及司机的偏好来优化产品。这种很强的灵活性让中国汽车制造商可以迅速对市场需求的改变做出反应,并且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当前,俄罗斯是进口中国汽车数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行业组织代表曼克维奇发出呼吁,希望中国汽车制造商能够考虑在俄罗斯进行本地化生产,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削减成本。在俄罗斯本地化生产方面,中国车企具有优势地位,其生产、物流和海关费用都能够得以降低。今后,中国汽车制造商可以进一步强化与俄罗斯的合作,携手应对市场中的挑战与机遇。双方可以在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与设备、强化零部件供应与产业链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从而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巴黎车展开幕了,它是世界五大车展之一。这个车展每两年举办一次,不仅是欧洲规模极大的国际性车展,而且长久以来都是汽车行业的一个关键展示平台。不过,由于欧盟打算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进口关税,使得今年的巴黎车展变得极为敏感。大家都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发展的态势。而与此同时,欧美汽车企业正面临着转型难题以及市场需求下滑的压力,于是欧盟举起关税这一武器,想要阻碍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此次巴黎车展成为了一个观察中国车企如何应对的契机。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世界上掀起了热潮,众多汽车企业也开启了“全球化”探索之旅。自2024年起,中国汽车出海步入提速阶段,致力于在全球提升影响力。与早期单纯以外贸形式出口产品有所不同的是,如今中国车企已经重视成体系、成建制地打入海外市场。像上汽、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它们已经着手建立海外运营、销售和研发分支,构建更为完备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