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艾媒《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微短剧2023年市场规模373.9亿元,较2022年同比上升了267.65%。经常观看微短剧的用户在网民中的比例达到39.9%,其中31.9%的用户曾经为微短剧内容付费。
行业火爆背后,亦存在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等问题。其付费乱象、内容违规等问题引发不少消费者“吐槽”。尤其是部分老年消费者由于对网络不熟悉,往往更容易遭遇微短剧付费陷阱,并面临投诉难、退费难等情况。
据报道,在微短剧应用中,46岁以上人群占比37.3%,分别高出长视频App、短视频App 12.3%、4.8%。其中,45到64岁的用户付费表现高于整体水平,超过70%的被调查者每月付费50元以上。
为什么中老年人对微短剧如此上头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人面临着生活空闲和子女陪伴时间减少的问题,微短剧成为了其情感宣泄和自我慰藉的重要途径。同时,微短剧平台还会利用中老年人的数字化短板对其进行低价诱导,利用切片视频吸引老年人注意,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的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自动扣费,以为自己只花了0.9元,实际上已被扣款上百元。
网友小舒曾在小红书平台诉称,仅一顿饭工夫,父亲就为看微短剧“激情充值”了200元。多名网友跟帖表示,他们的父母对微短剧上瘾,并为之投入高消费。
然而,当子女发现父母被诱导充值后,维权道路却漫长繁琐。有网友表示,之前进行过相关申诉,不仅需要后台查询,还要求去银行出示账单以及人脸认证等,时间漫长,最终还不见得能全款退回。
在黑猫投诉平台,与微短剧相关的投诉近千条,其中有不少投诉直指被自动扣费、充值后却没有获得相应剧集等情况,甚至有部分投诉出现找不到投诉商家的情况。
实际上,为了净化行业生态,国家广电总局已经在去年11月宣布启动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并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多个短视频平台也相继出台措施,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
业内人士建议,平台经营者应告知重点条款,并用显著的方式进行充分警示。
此外,子女有义务向自己的父母说明平台常用的扣费套路,并告知其在观看微短剧时如遇到相关弹窗,需要谨慎点击,看清楚相关条例后再决定是否付费。
本栏目第53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杨仪
文字/视频制作 高艳
海报设计 王银艳
编辑 罗井珊
二审 谢宇彤
三审 尹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