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引路透社消息,在关于是否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关税的最终投票环节,欧盟成员国的投票结果为10票赞成、5票反对、12票弃权,这一结果未能阻拦欧盟委员会(欧委会)的征税提案。按照该提案,欧盟会在现行10%的税收基础之上,针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幅度高达35%的附加税,并且此计划将于10月底开始施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即便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得以生效,其与中国的谈判也仍会持续。
欧盟投票通过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表明,对于欧方在此案中表现出的不公平、不合规且不合理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坚决反对,同时也坚决反对欧方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就在当天,欧盟中国商会也发表声明,强烈不满欧方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方期望欧方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加征关税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动摇并阻滞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合作的信心与决心。
投票结果一经发布,便招致多方反对。到目前为止,中国商务部、欧盟中国商会等都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与此同时,梅赛德斯 - 奔驰、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等跨国汽车企业也对欧盟的这一举措表示反对或者不满。事实上,在是否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这一问题上,欧盟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德国和匈牙利投了反对票,法国和意大利则投了赞成票。德国、匈牙利之所以反对加征反补贴税,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极为紧密,中国是德国大众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匈牙利也是众多中国车企投资建厂的热门之地。”
在欧盟,按照其议事规则,若要推翻反补贴关税草案,需满足这样的条件:欧盟的27个成员国里得有15个国家投反对票,并且这些投反对票国家所代表的人口至少要达到欧盟人口数量的65%。回顾欧盟之前类似的投票情况,从未有过推翻关税的先例。在本次投票当中,投反对票国家的人口在欧盟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为22.65%,投赞成票国家的人口比例达45.99%,弃权国家人口占比则是31.36%。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期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一个动力电池回收工厂启动仪式上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成绩斐然,并且再次表明德国反对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他强调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只会给德国自身带来损害。此前,欧盟已经通过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终裁草案,打算对产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该决定一经公布,德国政府和多家德国本土汽车企业都明确表示强烈反对。
德国是一个工业国家,重振工业对德国来说至关重要。近期,朔尔茨总理在德国议会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了德国重振工业的必要性。朔尔茨曾于本月初就明确反对和批评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此次讲话中,他再次批评这一政策。他指出,欧盟内部有17个国家不支持该政策,而且欧盟的大多数汽车生产商也持反对态度。另外,朔尔茨还表示,近期他将邀请国内各行业协会和工会领导人来讨论制定一项新的工业政策。
德国最大的工会IG Metall与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员工代表于近期在一份声明里称,德国应当投票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其明确指出:“征收关税是一种错误的举措,因为这并不能提升欧洲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据港媒《南华早报》透露,朔尔茨近期始终在与欧盟的其他领导人进行联系,企图阻止征收关税一事。德国的欧中关系专家诺亚·巴尔金(Noah Barkin)不久前披露,朔尔茨甚至曾经一度威胁要撤回对冯德莱恩连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支持。
中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贸易体制,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立场。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近期,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会见了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前总理法比尤斯。会面中,王毅指出,中欧经贸关系出现波折并非中欧双方所期望的,这种情况不符合双方利益。他还表示,希望欧盟能着眼于整体和长远利益,通过与中方进行谈判协商的方式,寻找到解决各自关切的途径。
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近期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则公告。在2024年9月2日时,欧洲工业紧固件协会(the European Industrial Fasteners Institute)提出申请之后,欧盟委员会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无头螺钉(Screws without Heads)展开反倾销调查。这些涉案产品在欧盟的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7318 15 42和7318 15 48。此次反倾销调查,倾销调查期是从2023年7月1日到2024年6月30日,而损害调查期是从2021年1月1日一直到倾销调查期结束。本案的初步裁定预计会在7个月内做出,不过最长也不会超过8个月。
据环球网消息,日前商务部针对欧盟宣布了两个重大消息。其一,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其二,中方正在研究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相关措施。
实际上,中方此前一直未采取行动,原因在于中方始终期望通过磋商来解决关税争端。中方希望欧盟能从维护中欧贸易整体格局的角度考量,取消加征关税的决定,也一直在努力避免与欧盟产生贸易冲突,毕竟这种冲突只会导致双方俱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