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启动新一轮强劲走势,科技股持续飙升。
截至2月21日,恒生科技指数大涨31.14%,创下近3年来新高。Wind数据显示,2025年1月南下资金持续维持大额净流入,月净流入额约1256亿港元,系2021年2月以来单月最高。2月10日至14日当周,南向港股通全周合计成交额高达6554.42亿港元,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周度历史新高。在DeepSeek-R1大模型突破的驱动中,科技互联网行业表现最强,累计涨幅超过35%。 从个股来看,小米、联想、比亚迪、中芯国际、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个股强势演绎。
汇丰晋信基金海外权益投资部副总监、港股通精选基金的基金经理许廷全表示,地缘风险低于市场预期、DeepSeek让全球重新认识中国资产价值、政策支持提振投资者情绪是推动港股市场走强的三个主要因素。
有投资界人士称:“ 中国科技股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恒生科技指数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可能出现与纳斯达克类似的增长率。DeepSeek的人工智能模式、科技公司坚实的基本面等因素支持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
此外,2月21日下午, AI领域又迎来一则好消息。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随着股价的上涨,各大国际投行也在密集上调相关公司的目标价。当地时间2月21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Laura Wang表示,尽管A股和港股自1月底以来已经出现显著上涨,但外资尚未真正参与这轮反弹,仍有很大的配置空间。
具体来看, 摩根大通日前发布报告,将比亚迪股份的目标价从475港元/股上调至600港元/股,并重申“增持”评级。摩根大通看好比亚迪成为全球电动车市场的“丰田”,并认为其长期增长潜力巨大。摩根大通表示,投资者对比亚迪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信心增强。该行预计,比亚迪明年全球交付量将高达6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占约150万辆,全球轻型车市场市占率将由2023年的3%提升至7%,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保持在约22%的水平。
阿里巴巴的港股目标价也被大幅上调。高盛的最新报告将比亚迪港股目标价由114港元/股上调37%至156港元/股,并将阿里巴巴美股目标价由117美元/股上调至160美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高盛表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业务盈利将趋于稳定,看好阿里云收入增长将加速,上调2026—2027财政年度增长预测至23%、25%。高盛还称,虽然回购速度有所放缓,可能取决于股票价格表现,但预计阿里巴巴将继续通过股票回购、股息以及对高增长业务的投资来回馈股东。此外,投行杰富瑞将阿里巴巴美股目标价从156美元/股上调至160美元/股,摩根大通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125美元/股上调至170美元/股。
花旗则将联想集团目标价从11.5港元/股上调至14.3港元/股。花旗表示,联想集团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大幅超出该行及市场预期约81%及90%。高盛也上调了联想集团的目标价。该行将联想集团目标价由13.28港元升至14.9港元,并维持联想集团“买入”评级。
△随着股价上涨,各大国际投行也在密集上调相关公司目标价。资料图,图片来自摄图网。
同时, 港股公司“买买买”的回购热度同样不减。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港股约有130家企业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额超300亿港元,而港股公司的大股东也频频出手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
业内人士称,回购和增持,既说明港股公司和重要股东对公司价值有信心,还意味着港股市场要迎来新一轮的价值投资机会。
此外,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情不减。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推进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20家,其中包括万亿市值的宁德时代、千亿市值的海天味业、恒瑞医药等知名企业。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需求等因素的作用下,上市条件相对宽松、成熟且国际化的港股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瑞银证券全球投资银行部联席主管谌戈表示,“先A后H”是近期港股市场上新股上市的主力。预计2025年将有近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对于港股后市走势,广发基金认为,科技板块需要留意过快涨幅带来的短期波动加大,切勿盲目追高。但从更长周期视角看,如果这是一波值得参与的大行情,随着产业趋势发展进入不同阶段,未来还有投资空间。
对于具体配置的方向,华安基金表示,“科技为矛红利为盾”,随着AI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港股科技板块依然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在低利率的环境下,港股的高股息率具有较强吸引力,尤其是一些央企高股息标的。
国泰君安分析,港股震荡向上,需关注盈利稳定、行业格局改善或政策支持的行业。短期来看,重要会议政策预期的支撑与海外关税政策预期的改善令港股市场上涨,DeepSeek在AI领域的突破加速本轮行情。建议关注竞争格局改善的互联网行业;受益于政策支持、景气回升或具韧性的消费行业,包括电子、半导体和汽车等;以及盈利稳定的高分红行业,包括金融、公用事业和电信等方向。
许廷全认为,在互联网方面,合理甚至偏低的估值以及较强的回购与分红潜力让行业龙头公司具备较高的吸引力。在科技硬件方面,前沿的海外云端资本支出投入增加将带动先进封装与设备需求,亦带动AI Server供应链放量和增长。AI PC与智能手机的渗透提升,对于相应供应链或带来量价增长的拐点。
新闻多一点
黄仁勋称DeepSeek“令人无比兴奋”
英伟达将于2月26日公布其第四季度业绩。就在即将发布业绩之际,英伟达CEO黄仁勋终于出来谈DeepSeek了。黄仁勋表示,DeepSeek及其开源推理模型所带来的能量“令人无比兴奋”,但投资人“判断错误”,误以为这对英伟达及人工智能(AI)产业是不利的。它不仅不会终结AI计算需求,反而会扩大并加速市场对更高效AI模型的追求,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黄仁勋的言论提出之际,距离DeepSeek发布R1模型的开源版本已有近一个月时间。该消息在整个人工智能市场掀起波澜,并对英伟达产生了较大冲击。
黄仁勋表示,R1的发布本质上对人工智能市场有利,并将加速人工智能的采用,而这次发布意味着市场不再需要计算资源,比如英伟达生产的资源。“这让每个人都注意到,模型的效率远超我们的想象。”黄仁勋说,“因此,它正在不断扩大,并加速人工智能的普及。”
他还说,尽管DeepSeek在预训练AI模型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后期训练仍然很重要,并且需要大量资源。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丨 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中国证券报、券商中国等
责编丨胡美静 唐砚
校对丨张斌
审核丨彭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