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小淇(CFA 特许金融分析师,私募基金投资总监)
本文由作者参加九派新闻直播九派圆桌《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怎样的信号》讨论时的发言整理而成,发布前经作者审阅
【1】民营企业座谈会在这个时点召开,是对科技创新的最大支持
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的与会企业,从产业的角度,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别。首先是战略新兴产业,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以及人工智能等当下最热门的领域。其次是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例如新希望等知名企业。最后是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代表,如腾讯、阿里。
这些企业都展现了我国民营经济最优秀的一面。
2023年起,我开始系统性地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2023年之初,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2024年,我们见证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去年已完成公众咨询,目前已临近正式立法阶段。
最近,国家发改委提出负面清单,以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信心,当然,未来还要看如何将这些宏大政策具体落实,形成更为细致的支持措施。
近期备受瞩目的两家企业,分别是deepseek与宇树科技,它们分别代表了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两个领域的佼佼者,在这个时刻举办民营企业座谈会,无疑是对创新的最大支持。
我们知道,民营经济不仅仅在税收、GDP以及创新成果方面分别贡献了50%、60%和70%,还为我国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机会。202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达到高峰,全年贸易顺差接近一万亿美元,在60%的GDP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5%的出口贸易。
面对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如数字化、绿色经济、人工智能,民营经济总能率先捕捉到机遇,占据领先地位。我从事的是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日常工作中频繁与众多民营企业家交流,民营企业展现了极大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它们在决策机制上显然更为高效,能够迅速做出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决策。
市场化竞争能力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特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便是两个绝佳例证。宁德时代自2015年起在动力电池领域崭露头角,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装车供应商。而比亚迪在电动汽车及自研电池产业实现了全面布局,成为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民营企业凭借其灵活性、企业家精神以及不懈积累,逐步构建起强大的市场化竞争能力。
【2】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
毫无疑问,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从模仿者转变为行业的领先者,乃至规则制定者。部分技术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更在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结构。
一个最近的案例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在刀片电池问世之前,动力电池市场主要由三元锂体系主导。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体系,随着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
截至2024年12月,磷酸铁锂体系在中国的市占率已达到75%。而仍在使用三元体系的主要是海外公司,如松下等。我对磷酸铁锂体系持乐观态度,因为安全性至关重要。尽管过去人们可能认为磷酸铁锂体系的能量密度不足,但近年来它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600米范围内的性能表现。
展望未来,其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甚至可能达到85%至90%的份额。
我们看到,还有一些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跨界或赛道转换,它们能做到这一点,并非从零起步,而是自身拥有丰富的积累,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技术协同、市场协同、供应链协同。
比如小米,原先从事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领域,现在跨界进入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与汽车制造在某些技术层面和研发领域,如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存在共通之处,这为小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市场方面,小米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忠实粉丝——米粉,且通过手机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销售渠道。
更重要的是,小米在生产消费类产品时就已积累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让它跨界进入汽车产业制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3】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瓶颈是智能化,未来几年比较看好“AI+”的应用
最近人形机器人企业宇树科技确实很火,去年8月份我在北京参加了全球机器人大会。宇树机器人也有参展,尽管当时人形机器人领域并不那么突出,大家更多关注的是机器狗。今年春晚和一些大型运动会成功应用之后,机器人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人形机器人面临商业化瓶颈,第一个是智能化的瓶颈。
在机器人大会上,我们注意到,许多机器人在现场仍然需要遥控操作,以春晚机器人扭秧歌表演为例,那些机器人不是它们自发地想要进行这样的表演。
第二个是应用场景。人们可能会思考,人形机器人和其他类型的履带式机器人相比有何优势?我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人类,我们并不是要机器人跳舞来取代人类表演,人形机器人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各种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在某些危险的环境中,可以替代人类工作。
人形机器人的特点是灵活性,它不仅能像普通机器人那样在平地上行走,还能翻山越岭,特别是在山地环境中,如挑山工,在这些场景下,人形机器人如何设计才能比专业设计的工业机器人更高效地搬运箱子?从一个地点搬运到另一个地点。
在这次会议之前,许多人将机器人行业与无人机行业进行比较。无人机除了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外,还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市场点——无人机表演。机器人春晚的表演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像娱乐这样的场景,特别是服务领域,都可能是未来机器人潜在的应用场景之一。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是,机器人是否可以进入农业领域?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智慧农机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地缓慢。尽管在山东和广东等地,智慧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我们注意到一些传统民营企业也参与了这次民营企业座谈会。在智慧农业领域,使用机器人进行农业生产,以及通过AI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包括天气预测和极端天气防护等方面,这也许是新旧产业能够良好结合的领域。
我常会被问到当前形势下如何进行投资布局,这并非易答之事,说两点,首先,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虽然去年才提出,但大家可能已经有所了解。目前所有新的生产力,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半导体、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都可归入其中。其次,我想提醒投资者注意热点变化。
这两个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可能特别热门。但大家还记得两个月前的热点是什么吗?低空经济等可能已经成为过去。
这说明热点转换相当迅速。而中国的投资者似乎偏好追涨杀跌,最近可能都在追逐AI和机器人概念,我建议一定要保持冷静,了解政策导向,实行分散投资策略,避免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渠道,坚持长期投资。同时,多关注财经新闻,了解实时的市场动态。
许多投资者,尤其是二级市场量化投资者,他们之所以特别成功,是因为他们热衷于研究当前政策和市场,会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有人让我在这个时点上预测未来的爆发性产业,这个问题很难,正如你在2020年左右预见到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一样。在未来,我认为这些行业可能会出现机遇:
首先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这与我们目前的人机交互息息相关,人工智能正在帮助我们完成许多不同的任务。我认为一个更好的概念是“AI+”,即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比如医疗、金融、教育和制造业等。
第二点,可能大家已经有所察觉,即文化创意和内容产业,包括熟悉的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以及在传统文化方面表现良好的文创产业。
第三点,太空经济,在两三年前非常热门的商业航天,是否可以在低空经济成熟后,进一步提升到太空领域,特别是发展民营商业航天,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机会。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