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无疑是2025年的热词。人们期待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更期待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民生福祉有更多保障,多一些“能消费”的底气,少一些“后顾之忧”。
据新华社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报告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健全县域商业体系。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民生需求,发挥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强化项目储备和要素保障,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顺利收官。切实选准选好项目,管好用好资金,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坚决防止低效无效投资。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实施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等措施。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让民间资本有更大发展空间。
提振消费配套政策将尽快出台实施
据央视 在5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就是要求综合施策,把各方面的内需潜力都激发出来,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当前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是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对外需带来新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把发展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内需上。在扩大内需中,报告把提振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当前要加大力度解决消费能力不足、优质供给不足和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等问题。
因此,今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基础上,还要突出“三个发力”和实施“一个专项行动”。所谓“三个发力”就是要从促进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这三个方面来共同发力。并且要专门实施“一个专项行动”即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行动方案和配套政策,会尽快出台实施。
在提振消费的同时,报告对投资也作了针对性部署。尤其是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在资金力度上,要拓展资金来源和加大资金规模并举,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性投资规模明显加大。
在管理机制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投向领域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下放项目审核权限,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在投资导向上,要支持加大服务业投资,注重以政府性投资带动民间投资,落实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