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矿产能够为国家换来大笔的外汇财富;另一方面,国家也可能患上资源依赖症。蒙古国就是一个依赖铜矿的国家。最近两年来,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作为蒙古铜矿的主要进口国之一的中国在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方面的发展,推升铜矿的需求量。位于蒙古国南部的奥尤陶勒盖铜金矿是该国经济的最大驱动力之一,因此,很多矿业公司纷纷进入奥尤陶勒盖。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的Xanadu矿业公司、加拿大的Kincora铜矿公司、以及美国的Wood Capital Partners公司等。
蒙古国矿场(资料图)
奥尤陶勒盖铜矿,作为世界第六大铜矿,其储量高达50亿吨,年产值可达数百亿美元。更令人垂涎的是,这座矿山距离中国边境仅8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009年,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集团以30亿美元的天价,拿下了这座矿山60%的股份。然而,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往往没那么简单。蒙古国政府随即抛出了一系列让人咋舌的附加条件:不仅要求力拓集团免除24亿美元债务、提供50亿美元无息贷款,还得缴纳70亿美元环保保证金。
蒙古国除了有大草原之外,还有诸多险峻山脉。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有地质学家前往蒙古国进行勘探,彼时发现了众多稀有矿脉。若这些矿脉被开采利用,会为国家增添颇为可观的财政收益,这对蒙古民众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好事。
然而,问题也接踵而至。蒙古国的劳动力匮乏,其工业发展极为迟缓,即便步入21世纪,其工业水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经过深思熟虑,蒙古国唯有寻求邻国的援助,这也就表明,自家的利益得让出一部分给他人,这令蒙古国颇不甘心。
蒙古国矿场(资料图)
中国虽矿产资源丰富,但在铜资源方面却长期处于短缺状态。而铜在现代工业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也正是中国始终期望与蒙古国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原因。然而,蒙古国却将铜矿资源当作一种政治武器,试图借此遏制中国的发展,可最终的结果却事与愿违。
关于蒙古国方面提出的限制中国进口矿石的要求,我们可以分析其背后的用意与考量。首先蒙方可能出于地缘政治上的戒心。蒙古国担心中国通过控制其重要资源,而对其形成战略依赖,因此试图通过此举保持对中国的战略自主性。其次,蒙方可能试图利用中国来获得更高的资源开发利益。蒙古国方面可能希望通过在出口方向上设置条件,让相关企业提供更优惠的开发条款。最后,也可能受到第三方势力的煽动影响。不排除有些国家在背后对蒙古国进行政治渗透,散布“中国威胁论”。
但是话又说回来,蒙古国作为“一带一路”北线关键节点,近年来加快与中国在跨境铁路、公路和能源管道领域的合作。例如,中蒙新跨境铁路协议签署后,蒙古国对华运输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同时,蒙古国积极参与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希望通过收取过境费获取稳定收入。中国则通过投资蒙古国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区域互联互通优势。尽管合作深化,蒙古国曾因坐地起价或政策反复导致中国企业撤资,凸显其政策环境的不稳定性。
蒙古国矿场(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不久,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访问中国,参加哈尔滨的亚冬会闭幕式。罕见来华一趟,自然不是来观看比赛的,早在他动身之前,该国国会就通过了关于跨境铁路建设、煤炭贸易和产能基础扩建等协定,并在访问期间和中方顺利签署了一条全长8公里的铁路合作项目。事实上,该项目早在2003年就已经提出,在长达20多年时间里,因蒙方的采矿争议、铁路轨距、政坛不稳等多重因素,多达60轮磋商也没有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