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晚间,双成药业发布公告称,终止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宁波奥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拉股份”)100%股权,交易对手涉及香港奥拉投资有限公司等25方。
至此,这场历时半年的“蛇吞象式”跨界重组宣告失败。
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今日开盘即跌停,市值较23天21板期间的高点已缩水超百亿元。
此外,因亏损叠加扣除后年营收不足3亿元,这家连续九年扣非亏损的药企还面临退市风险。
股吧上很多投资者表示“天塌了”,并评价双成药业这番操作为“忽悠式重组”。亦有股民愤慨留言:“这都不查查吗!在炒作期间,公司哪些人减持了?”
图源:股吧
23天21板神话破灭:从685%暴涨到66%暴跌
这场资本市场的过山车行情始于2024年8月27日。
彼时市值不足22亿元的双成药业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估值高达120亿元的奥拉股份,同时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奥拉股份是国内高性能去抖时钟芯片市场份额占比第一的半导体企业,此次交易引发市场无限遐想。
收购消息发布后,双成药业股票一直停牌至当年9月10日。
根据股价异动公告,停牌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剔除大盘因素后累计上涨29.19%。
2024年9月11日复牌后,资本狂欢达到顶峰——双成药业在23个交易日内斩获21个涨停板,累计涨幅达685%。
然而,泡沫破灭同样迅猛。2025年1月末双成药业股价跌至13.07元/股低位,截止3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13.07元/股,市值较巅峰时期缩水超百亿。
图源:Choice
重组夭折:股权成本分歧所致
此次重组失败的根源在于交易各方的成本差异。
实控人王成栋、王荧璞父子(二人亦是双成药业实控人)于2017年通过收购印度奥拉切入半导体领域,2018年整合成立奥拉股份。根据公开信息,其初始持股成本难以追溯,但2020年奥拉股份1.35亿元的分红中,王氏父子凭借57.51%股权获得超7700万元的收益。
戏剧性转折出现在2021年。深圳瑞兆、宁波商创、中航信托等多家机构在奥拉股份科创板IPO前夕以百亿估值进场,持股成本显著高于实控人阵营。
根据双成药业在3月10日发布的公告,交易各方因“取得标的公司奥拉股份股权的时间和成本差异较大,导致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的预期不一,经过多轮磋商谈判,最终公司与部分交易对方仍未能就交易对价等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因此决定终止本次重组。”
退市倒计时:九年亏损药企的生存危机
失去半导体资产注入的双成药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公司自2016年起连续九年扣非净利润亏损,2024年预计亏损5500万-8000万元,扣除后营收为1.4亿-1.8亿元。按照深交所规定,因亏损叠加扣除后年营收不足3亿元,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对于亏损原因,公司称是由于产品进入国家集采后价格下降明显、未进入集采的产品销量下滑。
曾被寄予厚望的奥拉股份业绩同样惨淡。2021年-2023年及2024年1-7月,该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96亿元、-8.56亿元、-9.62亿元和3.07亿元。虽然2024年前7个月业绩迎来增长,但很大程度上依赖向美国SiTime公司授权时钟芯片IP,而这种一次性IP授权交易的收益难以支撑上市公司基本面。
眼下留给双成药业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若2025年仍无法扭转经营颓势,这家曾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的企业,或将面临强制退市的终局。对于1.68万股东而言,这场始于半导体梦想的资本故事,最终可能以“面值退市”的残酷方式落幕。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