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荡加剧,油价延续跌势
【Oilprice网3月10日报道】
受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影响,国际原油市场周一开盘即呈现疲软走势,油价延续上周跌势。截至美国东部时间周一13:44,5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8%,报69.39 美元/桶;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37%,报66.12美元/桶。
尽管上周五原油价格曾因技术性反弹短暂回升,但全周仍累计下跌,主要原因包括OPEC+宣布启动增产计划、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悬而未决,以及美国原油库存意外增加等。
根据OPEC官网公告,沙特、俄罗斯、阿联酋、伊拉克等八国决定从4月起逐步解除每日220万桶的减产措施,其中4月将率先增产约13.8万桶/日。分析指出,这一决策旨在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要求 OPEC“降低油价” 的施压诉求。
瑞银集团分析师乔瓦尼・斯陶诺沃(Giovanni Staunovo)表示:“市场担忧此次OPEC +的增产决定可能开启逐月扩产周期,但联盟声明明确强调,后续增产幅度将严格基于市场实际需求。”
上周五油价反弹源于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的表态,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暗示:“若市场出现供需失衡,我们完全可以调整增产计划。”此前OPEC+ 已在官方文件中强调,减产调整进程将“根据市场条件灵活暂停或逆转”。
值得关注的是,减产调整的实际影响可能弱于预期。渣打银行研究指出,当前市场供需结构显示,即使OPEC+完全解除减产,也仅会在2025年四季度和2026年四季度出现轻微过剩。强劲的需求增长与美国原油供应增速放缓形成对冲:2024 年美国原油日均产量1320.8万桶,同比仅增加27.4万桶(2023 年增幅达94.2万桶),该行预测2025年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23.1万桶/日,2026年仅为 6.6万桶/日。
与此同时,受制裁的伊朗石油正逐步回归市场。尽管美国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中国前两月原油进口量同比下降5%,但伊朗原油正通过 “影子船队”持续流入市场。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指出:“制裁初期造成的供应扰动未能持续,1月的短暂中断仅改变了采购节奏,并未阻断整体供应渠道。”
特朗普政府近期持续加码制裁,不仅对伊朗国家石油公司高管实施制裁,还将印度、中国的油轮运营商及阿联酋石油经纪商纳入制裁清单。然而托克集团石油贸易主管本・卢科克(Ben Luckock)在彭博电视采访中指出:“伊朗问题仍是当前市场最大的潜在风险。过度施压可能迫使伊朗采取极端行动,这需要引起警惕。”
翻译:郭家晶(微信部)
审校:范永平(微信部)
编辑:郭家晶(微信部)
注: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