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债市波动加剧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各期限收益率普遍上行,整体呈现震荡走弱态势。根据iFind数据,春节后2月6日至3月19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21%上行38个基点至1.59%,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1.60%上行28个基点至1.88%,短端利率带动长端利率调整,且利率债调整幅度大于信用债。
数据来源:iFind,统计截至日期:2025/3/19
受此影响,债券型基金业绩也面临调整压力。据iFind统计,2025年以前成立的3749支债券型基金中,截至3月19日,超6成年内收益为负。其中,被动指数型债基、中长期纯债基金、一级混合型债基年内正收益占比均不足5成。相比之下,可转债基金年内表现突出,正收益占比达100%,平均收益率6.65%;其次是二级混合债基正收益占比70%,平均收益率为1%。
数据来源:iFind,统计日期:2025/1/1-3/19
备注:仅考虑2025年以前成立的债基(主代码口径)
虽说“只”调整了约1个百分点,但投资债基的小伙伴们预期不高,他们只想要稳稳的幸福,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02 债市为何调整?
本轮债市调整看似意外,实则早有伏笔。回顾2024年,年初央行超预期降准降息,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叠加经济数据疲软及资产选择有限,债市迎来持续上涨行情,部分品种的收益甚至超过了10%,提前透支了今年的“业绩红包”。
而今年初,经济数据有所回暖,央行在前期多次喊话长端无效后收紧流动性,推动短端利率上行,资金利率持续高位,长端利率面临调整压力。同时,银行负债成本上升,年初以来银行同业存款减少,负债端压力加大,被迫增加同业存单弥补缺口,存单利率升至2%以上,削弱了其在债券市场的配置需求。
此外,科技走牛吸走部分资金,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大模型爆火,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股市持续反弹形成“股债跷跷板”,对债市造成扰动。
我们认为,近期债市波动是正常调整,是对前期偏离合理区间的一轮自发纠偏,2024年债牛导致收益率下行空间被透支,短期内出现调整波动在情理之中。展望后市,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中国经济基本面弱复苏的背景也为债市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货币政策或将持续宽松,债券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仍在。
03 “收蛋人”该何去何从?
首先,在债市调整的背景下,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债市动态,避免频繁调仓。如果目前持有债基仓位较少,可以在回撤时逢低买入,以摊薄持有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与短债基金相比,中长期纯债基金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其波动性和收益弹性也更大。因此,在利率下行时,这类基金净值上涨幅度更大,收益更高;而在利率上行时,净值回撤风险也相对增加。
其次,尽管债券类资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扮演着“压舱石”的重要角色,但近年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下降,在低利率环境下,债券的票息收益空间逐渐缩小。因此,作为纯债类产品的投资者,也应理性看待这一趋势,适当降低对相关纯债产品收益率的预期。
最后,建议以“核心防守+卫星进攻”策略优化配置组合。具体来看,通过股、债搭配来分散单一资产投资风险,或者选择配置“固收+基金”,其具体优势如下:一是固收底仓能够提供稳定票息收益,为组合收益托底;二是“+”部分可以借助多元策略工具,如股票、可转债、打新、套利等,或通过高股息、量化等策略分散风险;三是基金经理能够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股债比例,力求捕捉超额收益。
总而言之,在货币宽松的环境下,债券仍具备投资价值,但波动可能有所加大。风险是涨起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考虑逢低买入,也可在债券作为底仓的基础上,增配一些含权类资产,会是一个更加灵活的选择。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重要声明:阁下/贵方接受、阅读或使用本文件即表明阁下/贵方已事先及无条件接受以下“重要声明”所载之条款和条件:
本文件系为利得基金备制,本文件中的信息仅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具有法律约束力之产品投资要约或要约邀请,并且不可用于对投资的评估。本文件所载信息仅为初步提示,利得基金从未表述或保证本文件中的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接受或使用者亦不得对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要求。即使本文件所有信息系已尽最大的谨慎提供、选择和校验,利得基金对于信息的完整性以及内容的正确性亦不承担任何责任。本资料仅为宣传用品,本机构及工作人员不存在直接或间接主动推介相关产品的行为,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