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李保铭
日前,云鲸智能对外宣布获1亿美元融资,并称开启上市前最后冲刺。
4月17日,搜狐财经与云鲸智能CEO张峻彬就融资、出海与技术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现场,张峻彬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穿着浅绿色的T恤和黑色裤子,以及一双黑色休闲鞋,和他在视频号“云鲸小张不嚣张”上的穿搭风格一致,是标准的理工男搭配。
交流时,他习惯盯着左边的某个地方,谈自己对产品、技术有自己的理解,聊到行业、关税等问题的时候,说到激动时也会偶尔爆粗口。
与外界对CEO精英视角、自信心爆棚等刻板印象不同,张峻彬思考更有温度,甚至有点“反思怪”属性加持。
与普遍意义上的智能清洁领域“传统”的CEO相比,张峻彬更像一位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追求扁平化、推崇产品至上、对技术充满热情,还有点儿理想主义。
当然,与产品经理相比,张峻彬也表示,他有做公司的欲望——这也是他分析李泽湘关注他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张峻彬“野心”不小,他不止一次将云鲸对标为清洁领域的特斯拉和iPhone。
以下是搜狐财经与张峻彬的对话。
谈融资:已有上市计划
搜狐财经:这轮融资在云鲸运营周期中算是比较重要的一轮,这轮融资之后云鲸的估值有什么变化吗?
张峻彬:估计肯定有变化,但我们一直比较低调,不会透露太多。
搜狐财经:是否有上市时间表可以透露?会选择在哪里上市?
张峻彬:是有一些上市计划。现在港股整个机器人行业很热,比如速腾、优必选等等,现在去港股上市的企业也很多,云鲸对于上市也肯定是加紧布局。
搜狐财经:你们融资的速度很快也很频繁,会不会有人认为,你们频繁融资是现金流出了问题,怎么去回应这种质疑声音?
张峻彬:其实云鲸上一轮大规模融资大概在2021年,时间已经很长了。对于云鲸来说,现在业务规模扩张很大。
实际上,云鲸整体规模的加速扩张,对于现金本身的要求是更大的,因为货物周转、备货各方面(都有所增长)。所以,云鲸募资也是因为长期规模扩张带来的现金流需求。
但是,云鲸现在账上的钱(现金流)肯定是不少,但如果要继续扩张规模,实际上现金周转的需求比较大,这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搜狐财经:从初创到现在Pre-IPO,你觉得李泽湘对你最大的影响在哪里?听说当时是你给李泽湘公众号发了私信触达到了李泽湘,你觉得当时他为什么会帮你?
张峻彬:当时我们创业的人很多,不只是(投了)我一个。我们有一个清水湾俱乐部,我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都是一批去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也没有太明确的所谓先后的问题。那时候李老师想做孵化器,他就相当于认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年轻的想创业的年轻人,然后就把我们聚在一起,李老师也让我们去找想做的方向。
所以当时我们每个人、每个团队应该选哪个方向?我那时候选的是家庭服务机器人方向,所以那时候就我们就入驻了东莞松山湖XbotPark,现在也成为很有名气的国内机器人孵化器。
搜狐财经:所以你觉得李泽湘投资你是一个很普遍的行为,不是因为你有什么比较独特的“点”才会被他选择?
张峻彬:我觉得李老师特别喜欢培养应届毕业生,一无所有、有一股热情、眼里有光,而且懂技术,想做好产品,他喜欢这种人。
搜狐财经:你当时和他说了什么,让他发现了你的这些闪光点?
张峻彬:我从初中、高中就开始做机器人,硕士期间也在做机器人,所以从技术上来看是可以的。我硕士期间也创业做了一家公司,后来就关了,说明我对创业这件事是有欲望的。
所以这些我认为李老师可能会觉得“这个小伙子愿意折腾,做的东西也不错”,可能那时候就看上了我。
谈出海:海外设厂并非单一企业行为,而是整个产业链行为
搜狐财经:刚刚融资的这笔1亿美元,大概会有多少比例投入海外市场?
张峻彬:云鲸可能至少会拿一半资金布局海外市场,这肯定是可以做的。
搜狐财经:目前云鲸的海外市场占有率如何?
张峻彬:去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7倍,今年海外保持3-4倍的增长。整个海外市场的拓展,云鲸前年只在几个国家,去年已经有30多个国家,今年预计会发展到70个国家。
所以,从云鲸的角度来讲,云鲸在全球化,特别是品牌全球化和区域全球化方面一直在努力前进。所以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搜狐财经:你前几天也提到云鲸2023年大规模投入海外市场,这是不是也让云鲸和友商相比,失去了一些机会?
张峻彬:那个时候,我们更多是判断觉得国内市场也很大,所以优先保住国内市场份额,把国内品牌做更扎实,然后再去布局海外。
2022年开始针对海外用户需求,在内部做产品调整,但在2023年那个阶段,从产品的维度来看,和海外用户的需求适配程度没有那么“硬”。
如果产品和海外用户需求贴合不是很紧密的话,那时候的销售费用和费用率是提不上去的,所以当时也出于这个目的,没有很急切做海外扩张。
从2023年9月、10月份左右,云鲸已经针对海外推出针对地毯、宠物的防缠绕产品,所以海外的量在2023年底到2024年持续增长。
这对于云鲸来说是很典型的(方法论),先去了解海外需求,发现海外用户宠物地毯毛发用几天可能会缠住的问题,云鲸是全球第一家做单悬臂防缠绕滚刷(的企业),2024年就增长起来了。
今年云鲸又推出了针对地毯的深度清洁功能,把传统扫地机20%-30%的灰尘收集率(地毯清洁率)提升到了70%-80%,这是行业从来没有过的数据,云鲸是第一家能做到这个水平的公司,所以这个产品也受到了很多海外用户的喜欢。
所以,云鲸如果认为产品没有办法解决用户深度需求,是不会那么着急去扩展全球化渠道的。只有我们了解完全球化用户需求以后,有一些“拳头产品”,会加速布局,大概是这个逻辑。
搜狐财经:目前这些产品在哪些海外市场销售比较好?
张峻彬: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欧洲的意大利、德国,包括东南亚,现在卖的还不错。市占率大部分维持在4-6名,好点的也能冲到高端产品市占的第一、第二。
搜狐财经:刚刚融资结束,你觉得2025年会是云鲸有史以来海外投入最多的一年吗?
张峻彬:会,但它是往前看最多,往后看不一定,我们会持续的加码,海外投入不会停。因为未来我们是想把云鲸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大品牌。
搜狐财经:今年大概投入力度会有一个大概范围吗?
张峻彬:这个数不方便说。产品开始国际化的设计,全球市场营销国际化的布局,渠道国际化的拓展,这些费用很复杂。
搜狐财经:对等关税、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2025年还适合做大规模海外投入吗?
张峻彬:就是美国有关税嘛,其他国家没有,那你就少做美国就好了。美国都提到200%多了,怎么做生意?
这个东西已经不是企业要思考的问题了,是国家层面要思考的问题,到底和美国要不要做长期贸易。
搜狐财经:云鲸后续会有一些什么动作?持续观望,还是直接放弃?
张峻彬:观望肯定是观望的,放弃肯定是不会的。
我觉得美国那边应该也撑不住吧,中国对美国出口将近四五千亿美金,一年四五千亿美金哪个国家能补?没有国家能补,因为传统的制造业,包括整个消费出口,中国依旧是全球最强的国家。
而且说心里话,特朗普想通过关税把制造业引回美国,不现实。
这个事情如果能成,光伏那一波就已经成了。光伏那一波也涨了100%多关税,现在还是,但也没看到很多光伏企业去美国设厂,而且整个美国的移民政策越来越收紧,很多廉价劳动力都从美国迁走,那就更没有人去做工业化的东西。
他有什么资源、人力和吸引力,让这么多企业去美国设厂?不现实。我觉得他短期扛不住,长期也没希望,所以他百分百会妥协,会逐步妥协。
搜狐财经:或许他只是想拿到几个摇摆州的认可?不太在乎“世界”?
张峻彬:关税上谁会赢?我觉得说白了取决于老百姓。
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能让老百姓用上便宜的、好用的东西,有幸福的生活,我觉得就一定会在全球舆论上占据先锋,这是最普遍的底层逻辑。
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他为什么为了政治让自己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买不起东西,可能吗?这是回归人性角度去思考这个事情。
搜狐财经:你们有在东南亚设厂吗?
张峻彬:有规划,但现在东南亚不是也不乐观嘛。
搜狐财经:除了东南亚,在其他地方有布局吗?
张峻彬:有,有布局。越南现在对于美国的出口贸易逆差也很大,而且美国自己心里也明白(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国企业。
但这个事情到底最后美国对越南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是不清楚,真不清楚,所以我们也还是在观望的状态。我们不能去那里投了非常多的产线资源,最后越南关税50%,那也没法做。
搜狐财经:那就只能去美国本土设厂了?
张峻彬:设厂并不是一家企业的行为,是整个产业链行为。云鲸有那么多产品,那么复杂的产品,注塑件、螺丝、核心部件、动力部件、电机,不是我们想去就可以去的,需要整个供应链体系几百家公司一起去,这个事情才有可能(做起来)。
云鲸去美国市场没有意义啊,云鲸只能做个组装厂,最后你会发现,这(个零件)也是中国运过去,那(个零件)也是中国运过去的,关税还是很重。
搜狐财经:现在云鲸的海外销售渠道是以线上为主还是线下?
张峻彬:都有。每个国家都不一样,有些国家线上重,有些国家线下重,每个国家都差别很大。比如日本线下就很重,韩国在线上就很重,在美国可能就五五开,欧洲可能对线下会更重一点,但线上占比也不小。
搜狐财经:线下渠道主要是在商超还是直营店为主?
张峻彬:我们主要还是KA为主,然后还有商超。我们自己不会去做直营店,直营店的成本和效率都很低。
可能要去(在海外)做一个完全盈利的店面,我觉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海外如果是品牌行为,大概率不会去荒无人烟的地方设店,比如在法国肯定是在巴黎,成本还挺高的,当然会有品牌效应,但费用不便宜。有些友商是会这么做,我觉得是品牌导向,不是ROI导向的。
谈技术:行业做了很多用户不需要、而且伤害用户的需求
搜狐财经:从技术角度来看,云鲸提了一个新战略,叫“迈入具身清洁阶段”,怎么从战略层面理解这个阶段?有了这笔钱之后,会在哪些技术层面做变革?
张峻彬:首先,扫地机只解决了清洁很小一部分,因为家庭空间清洁不仅有地面,还有空间,比如桌面要不要擦、东西要不要收拾、地面收纳要不要做,(具身智能)是这个行业的必然趋势。从平面智能到空间智能,这个方向市场很大。
现在大家都需要一个机器人,帮消费者把家里所有东西收纳好,把地面、桌面、墙面、马桶收拾好,市场上没有这样的产品,所以云鲸希望能给用户提供这样的产品,从原来扫地机的平面智能,升级为空间智能。
搜狐财经:这轮融了1亿美金,不过前几天小鹏说投500亿是AI入场券,你怎么看?
张峻彬:我觉得这个数字有点大,他更多是讲AI大模型,我们不做大模型;而且大模型本身其实也不用500亿,我觉得应该不需要那么多钱,如果只是说做一个走进家庭的机械产品本身,我个人觉得投入没有那么大。
搜狐财经:现在友商也在推相关产品,你觉得你们会先于他们推出这种具身智能形态的产品对吗?
张峻彬:友商就扫地机加一个机械臂,那个更多是品牌行为。
真正的iphone出来之前,就有各种智能化手机了,但谁能成为真正的iphone1,核心在于把整个产品体验和功能、用户需求理解非常透彻且做得足够好。
云鲸实际上一直以来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用户需求理解上都是行业最领先的,所以如果说产品要诞生,我相信一定会诞生在云鲸。
搜狐财经:所以加了机械臂后,其实是软硬件结合的三维空间的拓展?
张峻彬:对。
搜狐财经:所以我也想知道,你们大概会从哪些方面去入手去做具身智能?
张峻彬:一是AI视觉,云鲸是行业里第一个推出AI双目技术(的企业),这个技术会帮助扫地机在整个室内定位和室内避障智能化方面都提上了一个高度。
现在很多友商的产品实际上都没有AI双目,我们是正儿八经的真的鱼眼AI双目识别环境,并做智能化避障。这一技术未来也会沿用到具身智能上面。
现在很多友商大部分还是会用雷达等技术路线,未来我们可能会更多基于视觉做(产品),你可以理解为我们属于行业内的特斯拉,视觉路线走得很极致。但是从技术算法的角度,云鲸要求更高,但是从长远来看,整个智能化可能会变得更强。
而且装很多雷达,实际上对于机器的稳定性、重量、成本都会有比较高的要求。
第二就是关节,我们也在自研很多机器人关节,努力把关节成本做下去,把性能保持住,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真正用上机械臂。
因为目前机械臂很贵,一条工业机械臂都要几万块钱,成本很高。如果关节的成本做不下去,机器人的成本就下不去,因为关节是最核心的、最贵的零部件之一。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做了将近一年的布局,不断设计优化,争取把关节做好,先把关节成本做下去。
这两个是我觉得比较关键的。
搜狐财经:刚才你也提到云鲸纯视觉方案,竞品会有深度相机、雷达+摄像头等方案,为什么不选择友商的方案?
张峻彬:首先,我觉得云鲸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但从机器人的整个未来功能可拓展性角度来讲,(不同路线)差别很大。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大部分企业选择都是结构光+雷达的方案或者dTOF。结构光实际上只有两条线信息,没有面的、空间智能感触的信息,这就是天然说明雷达+结构光方案是落伍的。
至于dTOF方案,它的整个信息量,和双目视觉相比差很远,信息量大概纯视觉信息量是dTOF的十倍,从数据量角度来讲,直接决定了它对环境感知程度会变长。
如果整个dTOF分辨率太低,连电线都分辨不了,因为分辨率太差。但如果是1080p摄像头,电线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所以做智能化的时候,避障识别就能做得很好,但相对应的算法肯定会更难。
所以,dTOF属于把很多算法难度变成硬件的难度,就是说它硬件的模块可以去实现,但对应的缺陷是分辨率、信息量会少很多。所以我们没有选择这条路走,我们选了一条更难,但长期来看更正确的(路)。云鲸从2021年开始投视觉AI,到今年已经有将近5年了,我们投了很长时间。
搜狐财经:所以你们其实也是在自研一些比如AI算法或者大模型吗?
张峻彬:中小模型我们做,大模型做不起。我们会用大模型,但我们不会训练大模型。训练大模型都是大公司去做的事情。
搜狐财经:电视领域的模型使用应该是基础模型+行业通用模型+自研小模型结合起来使用,扫地机也是行业通用+自己训练?具体会有哪些应用?
张峻彬:对。应用很多,比如未来和扫地机之间交互、人机交互,比如让扫地机去厨房清洁、重复拖地等等。扫地机有语言和视觉模型,去感知用户下的字节指令,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另外,对于家庭环境物体的识别也有模型,这些都是AI模型应用很直接的板块。比如现在很多车有大语言模型,然后下面有一套车的模型去配套。
搜狐财经:其实也有一些人觉得你有“技术洁癖”,你认可这个观点吗?
张峻彬:我有产品洁癖,我没有技术洁癖。
产品和技术很有区别。我觉得技术是服务于产品,产品是服务于用户,如果一味地在技术上自嗨,用户需求没有解决,是没有用的。所以对我来说,我对产品确实有洁癖,我对于产品很多小问题、体验等,抓得比较凶、也抓得比较狠,我也真得看得很细,所以公司内部人员的压力也挺大的。但至于说通过什么技术去实现(问题),我觉得只要能解决用户需求就可以。
搜狐财经:所以你觉得不一定是现在最前沿的技术,但能解决问题就是ok的?
张峻彬:那当然,杀鸡焉用牛刀。
搜狐财经:从另一层面来讲,你对产品的极致打磨,也会导致云鲸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出现一定问题,比如你之前提到云鲸具身智能产品可能在2026年末、2027年左右才会上线。我想知道,你对这两者之间的权衡是什么样的?
张峻彬:其实云鲸有好多年、一年只出一款产品,云鲸今年大概有十几款产品。从产品的发布角度、矩阵式应对不同用户需求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智能家电业务已经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这背后的逻辑是,我们有能力去交付、每一个产品都能做得好,而不是说改个名字,带上pro、Max、Ultra就可以了。
我觉得云鲸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针对不同的用户的不同的需求,在不同的价格段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设计。
只是说当年我一毕业就创业了,当时云鲸有80个研发的时候,我们的友商已经有1000个研发,从组织上来看,云鲸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别人已经是硕士。
所以从整个产品研发速度、交互速度来看,云鲸其实在当年天然比别人弱,所以云鲸在2021年就大力发展、构建组织,做更多组织建设。
到现在,云鲸的全球化营销板块和整个机器人板块,都已经很全面了。所以,云鲸现在发布产品速度很快、很多、很好,我觉得这是组织带来的力量,兄弟们带来的力量。
至于具身,我觉得iphone1之前有很多智能手机都提前发了,也都失败了。不用着急,核心问题是云鲸能不能拿出iPhone1产品。因为这一品类如果没有做到iphone1可能都会输——投了很多营销费用、市场费用,最后还是亏了,只是赚了个吆喝,那还不如像当年云鲸J1一样,潜心好好打磨产品,花三年多打磨第一款J1产品,然后震惊整个行业,具身产品我也会这么做,我们其实已经做了很长时间。
搜狐财经:而且从时间线来看,2026年也不是一个特别遥远的年份?
张峻彬:对。
搜狐财经:所以你觉得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诞生出iphone1了吗?
张峻彬:我觉得是这样,iPhone1不好说,但肯定卖得还可以,哈哈哈。
搜狐财经:现在扫地机会卷帕数、吸力;云鲸也做了一些洗地机产品,现在洗地机的技术路线也很多样,比如大吸力、无吸力等等;针对技术内卷,你怎么看?
张峻彬:“卷”对用户都没有价值。几万帕数、几万吸力,正常机器人在工作的时候也就(需要)很少的吸力,因为电池扛不住。
他们所谓的高吸力实际上只能工作很短时间,我觉得全行业大家没有在正儿八经思考怎么做产品,而是在认真思考怎么样卖货,这是两个逻辑,真的是两个逻辑。
从卖货的角度去思考产品设计,当然能够更好地卖货,但实际上牺牲的是用户的价值。有些东西用户真的需要吗?有些东西增加成本,用户是否真的要去承担?
这些东西,在现在这样一个非常卷的环境里面,其实挺可悲的。
我觉得这个行业做了很多其实用户不需要、而且伤害用户的一些需求。云鲸一家公司很难去改变这件事情,但云鲸会坚守用户需求至上的产品理念,再做整个产品设计。
搜狐财经:你刚刚提到“伤害用户的行为”,比如说?
张峻彬:比如边刷外扩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吗?因为很多地方扫地机还是去不了,几个死角的清洁,给用户增加几十块钱的成本,又增加了故障率和噪音,没有意义的,这就是纯粹的噱头。就类似于这种(功能)。
搜狐财经:提升帕数需要电池加大功率,也属于这一情况?
张峻彬:是啊,最后都是用户买单嘛,故障率也是用户买单,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
但是当然,你会发现,很多家电经历了这个过程,洗衣机就是(这样)。洗衣机从传统的很简单到越来越复杂,然后又回归到简单;然后把成本、渗透率打下去,好像都会经历这个过程,由简到繁,由繁至到简。
相应的,整个市场化竞争开始由简到繁,就是大家疯狂的攀、产品越做越贵、越做越难、越做越复杂;由繁到简的过程,就是大家发现渗透率达到一定程度后,更多大众愿意买单真正用得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