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强
李后强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中国白酒的认识都是停留在表面,根本没有看清本质。我认为,中国白酒界如果不立刻清醒,仍然处于“醉态”,那么苦日子还在后面。
当前中国白酒的困境
中国白酒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危机。2024年数据显示,白酒消费市场进入“量价双降”周期,高端酒价格倒挂率超60%,次高端产品流通价跌破出厂价,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普遍超过200天。传统营销模式依赖“渠道蓄水”和“规模化扩张”,通过压货完成业绩目标,但如今渠道库存积压、经销商毛利率压缩至不足8%,形成“降价-贬值-滞销”的恶性循环。
我认为,这种困境的根源在于将市场视为线性、确定、可预测的系统。传统白酒企业以“静态数据”为决策依据,试图通过价格管控、渠道分级等机械手段解决问题,却忽视了消费需求、文化认同、技术变革等动态变量的叠加影响。例如:
年轻群体“三低特征”。“90后”“00后”白酒消费量仅为“60后”“70后”的1/3,且呈现低频次(年消费≤2次)、低客单(单次≤200元)、低度化(偏好38度以下产品)趋势;
替代品崛起。低度酒年增速23%,精酿啤酒市占率提升至8.7%,年轻群体将白酒视为“应酬道具”,更倾向健康化、悦己化饮品;
国际化受阻。白酒出口占比不足1.5%,主要市场仍局限在华人聚集区,文化差异制约出海步伐。
从“群体画像”到“个体共振”
AI技术的突破,让白酒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构建动态需求模型,实现从“标准化生产”到“精准私人定制”的跃迁——
需求概率云。利用社交媒体的非结构化数据(如小红书、抖音的碎片化讨论),分析消费者对低度酒、果味白酒的潜在偏好,而非依赖传统调研的确定性结论。
智能决策系统。通过AI预测区域市场爆发点(如东北寒流前预热高度酒),动态调整物流路线(雨雪天气切换备选仓),滞销库存减少37%。
个性化场景重构。即时零售(如美团闪购)占比突破6%,30分钟送达实现“需求-供给”;元宇宙品酒空间通过VR设备构建沉浸式交互,用户可虚拟参与酿酒过程,形成体验记忆。
转型的四大路径
文化重构——
跨界IP融合。泸州老窖与《三体》联名,将“三体宇宙观”注入产品设计,通过悬浮式塔尖、三球联动装置等视觉符号,构建“白酒+科幻”的叠加态文化体验;
用户共创叙事。借鉴《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精神,推出“奋斗酒”“青春酒”等情感化产品,通过短视频、元宇宙活动让用户参与品牌故事共创。
渠道革命——
终端直配平台。五粮液试点终端直配公司,通过利益共享降低渠道博弈熵值;
分布式触点。洋河与美团闪购合作,构建“30分钟即时零售+72小时场景定制”网络,覆盖家庭聚会、单身微醺等碎片化场景。
产品创新——
AI风味实验室。通过机器学习分析10万+历史配方,生成“地域+季节+情绪”适配模型,例如:华北冬季推“暖阳型”白酒(增加琥珀酸酯含量);南方夏季推“清凉型”白酒(强化乙酸乙酯挥发性);
动态包装。3D打印技术实现瓶身图案实时定制,用户可上传个人艺术作品或AI生成图案,形成“唯一性”消费体验。
生态共建——
产区抱团出海。贵州“黔酒全球行”、四川“川酒通江海”以集体品牌降低出海阻力,形成协同效应;
跨界生态联盟。与新能源车企合作开发“智能酒柜”,通过车机系统识别用户偏好并推荐适配酒品,实现“人-车-酒”场景闭环。
正如茅台通过AI鉴真系统将假酒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9.98%,五粮液用期货对冲策略将包材成本波动控制在±3%以内,中国白酒营销,唯有通过技术赋能与思维革新,才能在混沌中开辟新秩序。在AI时代,没有不喝酒的人,因为可以精准私人订制。
(作者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
上一篇:4月30日趣睡科技涨6.43%,鹏华文化传媒娱乐股票基金重仓该股
下一篇:饿了么参战!称不打口水仗;一投资公司暴雷,创始人跑路英国;董明珠年薪1400万,还有2亿分红;永辉超市惹怒消费者|| 大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