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国内因关税问题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矛盾冲突不断升级。美国前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加里·科恩于4月27日指出,美国消费者将在几周后切实感受到关税政策带来的痛苦影响,并且小企业以及收入水平较低的群体受冲击的程度尤为严重。
美国白宫(资料图)
加里·科恩如今担任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副董事长,在特朗普上一任期时,他曾出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后因不满政府关税政策而辞职。他提到,进口商品的分销周期大概是8周,这就意味着美国政府4月2日宣布的所谓“对等关税”,其实际影响会在5月底开始显现出来。他以玩具店为例说明,很多小店要么无奈选择不订货,要么只能关门大吉。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也在逐渐走弱。科恩称,美国市场原本在今年年初充满兴奋与期待,现在却被不确定性笼罩。消费者开始削减开支,只购买生活必需品或者像汽车、洗衣机、电子产品等担心未来会涨价的商品。随着加征关税致使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低收入群体将不得不拿出更多甚至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商品,而富裕群体则会把更多收入用于储蓄,如此一来,低收入的美国人最终将承受关税带来的不成比例的巨大冲击。此前,沃尔玛等美国大型零售商的高管也发出警告,美国消费者很快就会看到一些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超市货架也会变得越来越空。
美国(资料图)
而美国政坛内部也因关税问题爆发了激烈冲突。4月23日,美国纽约州、加州等13个州联合向联邦法院提交诉状,指控特朗普政府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的行为“违宪”。这些州的总人口占全美35%,GDP贡献超过三成,它们的集体反对无疑撕开了美国政治的裂痕。纽约州长霍楚尔批评道,145%的关税让每个家庭每年多支出5000美元,超市里的中国货越来越少,连宠物玩具价格都涨了96%。亚利桑那州也表示,中国是该州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30亿美元的生意被关税阻断,当地芯片厂连包装盒都买不起了。
实际上,美国一边加税,一边却在偷偷“开后门”。4月11日,白宫突然豁免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关税,原因是苹果、戴尔等巨头警告,如果不这样做,全美70%的电子产品都会面临断货危机。特朗普虽然嘴上喊着“大幅降低关税”,但经济学家直接指出其中的套路,超过100%的税率本质上就是“禁止性关税”,即便降低也没有实际意义。真正让特朗普有所顾忌的是资本市场的反应,4月22日他松口降税后,美股三大指数立刻暴涨2.5%,美元指数反弹0.63%,华尔街用实际行动表明,如果不停止这种做法,美国企业利润还将大幅下滑。美国财长贝森特也不得不承认“高关税撑不过三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沃尔玛货架上中国商品价格上涨了12%,库存积压周期变长;中西部农场主的大豆价格暴跌,得克萨斯州页岩油企业库存暴增。《纽约时报》甚至吐槽“特朗普的关税,成了美国人的新个税”。而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十分有力,美国大豆进口量暴跌,波音飞机订单被取消,中国通过供应链转移等方式积极应对。例如广东工厂将手机零件运到越南组装,关税成本大幅降低;苏州锂电池企业借助RCEP协议,将出口重心转向东盟。反观美国,对中国商品依赖度高的产品找不到替代,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甚至墨西哥边境的黑帮都靠倒卖中国货赚取差价。
美国民众(资料图)
另外,美国国内众多行业也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示反对。美国农民工会主席称特朗普发起的对中国贸易战伤害了美国农民,致使美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农场主贷款困难。4月16日,美国缅因州农民发起抗议游行,反对特朗普政府削减农业开支政策,不少农民手持“撤销农产品关税”的标语。同时,美国多家小企业在4月14日联合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起诉政府,认为在没有国会批准的情况下,政府无权全面加征关税,要求阻止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措施。有企业表示,关税重负让企业难以生存。就连特朗普一直宣称的“让美国制造业回流”,根据美媒15日报道的新分析,也被证明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政策将严重打击美国汽车制造业,导致国内产业产能下滑。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特朗普在4月27日表示,全面关税措施有助于他降低年收入低于20万美元人群的所得税。他在“真相社交网络”上称,当关税削减时,许多人的所得税将大幅减少甚至完全取消,重点会放在低收入人群身上。然而,此前经济学家就对特朗普声称的关税收入可以取代所得税的说法表示质疑。如今,美国的关税闹剧仍在持续上演,其国内各方矛盾不断激化,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美国普通民众无疑将在这场乱局中承受更多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