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战到头来只有跟中国打得有来有回,但此举并没有影响美国消费市场正以极快速度实现对关税政策的反噬,一部分美国人很快就会清楚,究竟是谁在为关税买单。然而,最重要的问题是美国消费者可以为关税买单,但货品很快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届时想买单都找不见地方交费!
据CNN报道称,最后一批没有被征收高额关税的货轮正驶入美国港口,而下周货物的进口会大幅减少。美国零售联合会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美国进口量同比下降20%,摩根大通则预计美国自华进口会下降至75-80%。
美国前任财长一再强调的中美间不会“脱钩断链”,如今在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内,基本上成为现实。
当然,这与特朗普的起始目标相差甚远,中美之间并没有谈判,甚至博弈都很少出现,直接演变为持久性争端。
白宫被架在火上烤,硬着头皮执行原定的关税战、货币战,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直接把股、债、汇市场搞崩,眼看6月份一大批美债即将到期,叠加党争与资本因素影响,若“借新还旧”的美债程序出现问题,很可能会功亏一篑,直接把美债市场搞崩盘。
若退一步对外界释放缓和信号,则会让其他国家找到同特朗普打交道的方法论,先不说会不会有效反制美国,但一定会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通过中国的力量去对抗美国经济霸凌的做法。
进退维谷之间,特朗普急需找到一个平衡支点,至少让自己输得没这么难看。
不过,美国市场可能不会给特朗普空出太多时间,因为许多零售商表示自己手中只有6-8周的时间,这就意味着要缓解恐慌情绪,特朗普至少要在2-4周时间内做出抉择。
如果说一些纺织品与日用品,可以在东盟、印度短期内找到供应商,那么像电子产品或更为直接的稀土资源,美企又从哪儿找到足额的替代品呢?
物价上涨、货品短缺仅仅是特朗普在5月份要面临的第一步,若情况无法得到快速改善,取而代之的是贸易体量变少,工作机会也相应减少,就业市场的萎靡将导致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尽管美联储改口称可能会在6月份再次降息,但一切都要从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若对外贸易谈判的僵局不破,资本即便被释放与吸引,也是在不断空转会投入到金融服务业,对解决美国民生问题毫无建树。
特朗普深知没法打造一个完全摈弃中国的产业链,但至少要让中国在新的秩序中元气大伤,可是特朗普有些高估了美国的底子,或者说他个人的声望问题。
只要其他制造业国家能拖一两个月对美妥协,那么美国的姿态还会放得更低,现在白宫内部频繁放出风声称已有国家对美妥协,而且可能是印度。
先不说是否是烟雾弹,至少能表明特朗普已经认识到供应链短缺的严重性,这种严重性是对美国各州产生的普遍效果。
民主党要怎么撑下去,并非是特朗普关心的事情,但摇摆州的风声就很打紧。之前有十二个州共同起诉特朗普,其中有两个便是摇摆州,这直接关系到中期选举共和党对国会的掌控。以此为基础,美国的打法或许会有一个大调整,比如允许一部分国家的产品以优惠关税进入美国市场。
从各方面来看,这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争,而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静观其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其他国家,共同反对美国的经济霸凌与胁迫手段。
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还可以充当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通过短期的市场机制让美国无货可用,他越缺什么就越抢什么。
现在不只是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更要把商品搞得少少的,这样才会让美国人意识到关税战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