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管理规模超百亿、行业声望日隆,鲍无可却始终被隔绝在高管序列之外。其既未获得总经理助理的职务,也未能跻身公司副总经理之列。
2025年5月17日,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景顺长城基金”)一口气发布8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绩优基金经理鲍无可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等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
鲍无可是业内备受瞩目的“双十”基金经理(管理基金年限超10年且年化收益超10%),也是景顺长城基金内部培养出的“价值投资标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老将的告别看似仓促,实则在景顺长城基金的渐进式安排下早露端倪。
注:以上人物系景顺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鲍无可
4月12日,景顺长城价值稳进三年定开、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景顺长城价值发现等4只基金,分别增聘刘苏、邹立虎、张仲维、王勇四人与鲍无可合管。
此次调整并非业内传统的“老带新”培养模式,新增的4位基金均是从业超15年的资深投研人员。其中,兼任研究部总经理的刘苏以“一拖七”的高压操作挑起产品管理的重担,王勇则顶着总经理助理、首席资产配置官、养老及资产配置部总经理等多重高管头衔“跨部门救火”,难免暴露出景顺长城基金在核心岗位衔接上的捉襟见肘。
时隔仅两周,鲍无可独立管理的剩余4只基金产品再度批量引入新的基金经理。至此,这位拥有超15年景顺长城基金司龄、同时担任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的“元老级”基金经理离任已进入实质倒计时。
事实上,市场对于鲍无可的离职早有预期。除了2025年以来这位百亿基金经理多次被传出有离职意向以外,2024年三季度起管理基金业绩和规模的持续滑坡就像是一场“剧透”,暗示其心或已抽离投研一线。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鲍无可管理的8只基金产品总规模为271.86亿元,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已大幅缩水超过四成,降至162.07亿元。期间鲍无可的代表性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在九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涨幅仅为1.81%,显著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和沪深300指数,在4341只同类基金产品中排名3702。
图:基金经理鲍无可在管产品数量及规模
数据来源:wind
图:景顺长城能源基建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一季度净值走势
数据来源:Wind
一方面,自“9.24”以来科技成长风格的强势,对始终将“安全边际”摆在首位的鲍无可形成显著冲击,其投资策略与市场趋势的阶段性脱节。另一方面,农冰立等“中生代”基金经理携成长股战绩异军突起,或在景顺长城基金内部形成更激烈的竞争格局。
在近些年公募基金行业深化改革的趋势下,《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于5月7日重磅发布,对基金经理的薪酬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对管理产品三年以上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而对于业绩显著超越基准的基金经理,则可合理适度提高薪酬。
从景顺长城能源基建等产品近三年、近五年的业绩回报来看,鲍无可用实打实的长期收益印证了其投资能力的稀缺性,本该在这场“业绩决定待遇”的行业变革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然而,其如今选择离职,令不少投资者质疑景顺长城基金是否在激励机制、人才留存等方面存在深层问题,内部生态却与市场化趋势严重背离。
表: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16日
景顺长城基金的权力结构迷局
鲍无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拥有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鲍无可在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担任研究员,深耕机械、家电等传统行业研究。2009年12月,鲍无可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先后担任研究部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自2014年6月起担任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
凭借出色的长期业绩,鲍无可在业内屡获权威奖项认可,曾斩获3次明星基金奖(证券时报)、4次金牛基金(中国证券报)以及2次金基金奖(上海证券报)。2022年,鲍无可一举揽获三年期股票投资优秀基金经理、公募基金25年示范混合型基金两项行业重磅大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地位。
图:基金经理鲍无可任职期间基金获奖记录
数据来源:Wind
然而,即便管理规模超百亿、行业声望日隆,鲍无可却始终被隔绝在高管序列之外。其既未获得总经理助理的职务,也未能跻身公司副总经理之列。
反观鲍无可所在的股票投资部,刘彦春2021年便已升任部门总经理,余广作为司龄超20年的“元老”,兼任部门总经理与总经理助理。就连“部门执行总监”这一头衔,除杨锐文与鲍无可并肩之外,韩文强、张仲维、董晗等三人亦挂名“部门总监”。可见其权力结构方面陷入“职级通胀”,绩优基金经理的市场价值需屈从于司龄排序与头衔配额的内部博弈。
从业绩表现来看,上述投资经理中,仅鲍无可、杨锐文、张仲维近三年投资经理指数回报为正,其余皆以负收益“拖后腿”。更具讽刺性的是,身为公司副总经理的刘彦春,其管理的基金产品即便在“9.24”普涨行情的加持下,近三年净值仍普遍回撤超20%。
表: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基金经理任职状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16日
目前刘彦春共管理6只基金,分别是景顺长城鼎益、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和景顺长城绩优成长,近一年、近三年业绩全线飘绿。
表:基金经理刘彦春在管产品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16日
这位曾在2021年二季度末凭1163.01亿元管理规模站上行业金字塔尖的“顶流”,如今正上演着规模与业绩的断崖式下滑。截至2025年5月16日,其管理产品净值较巅峰期近乎腰斩,从“千亿神话”到投资者的口诛笔伐不过短短两年(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净值回撤超30%)。
图:基金经理刘彦春在管产品数量及规模
数据来源:Wind
2024年以来,业内屡有“副总级”基金经理卸任,或因业绩表现不佳,或因行政事务重压。刘彦春如今仍担任副总经理,处境本就微妙,《行动方案》的出台更是将其职级待遇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在公募基金行业加速从“规模驱动”向“业绩导向”转型的关键节点,景顺长城基金的选择似乎表明其尚未完全实现思维转变,依旧沉浸于头部基金经理的品牌溢价效应之中。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当下,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理应是打造可持续的业绩产出能力,而非固守陈旧的明星基金经理“造神”模式。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