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 尹星
二次回压渐近
主持人:这周三泛舟就开始提示,A股短线情绪有转弱的迹象。是不是你所谓的“二次回压”越来越近了?
泛舟:可以这么理解,但也不全是。这里说的主要是A股短线的氛围有转弱的迹象。周四确实也明显走弱。如果这一趋势不断被强化,指数就会在某一时点开启二次回压。
主持人:那你认为这个时点大致何时到来?
泛舟:这没法精确评估,因为指数的运行不是线性的。很多人就是觉得非涨即跌。如果站在每天的维度去看,确实是非涨即跌。如果站在阶段趋势性的涨跌视角来看,指数不是非涨即跌。而是上涨-震荡整理-下跌-震荡整理-上涨,如此无限循环。目前的A股,处于刚完成一轮上涨后的震荡整理阶段。
主持人:我明白,你对指数短中期趋势的观点就是,先回压再上涨。多数投资者则认为,这里是直接上涨。
泛舟:是的!我尊重历史规律,尊重当下盘面给我的反馈,两者合一,方可十拿九稳。
主持人:这周热点板块方面有什么变化么?
泛舟:变化较大。4月7日至今的反弹主线化工及国防军工等热点都出现了高位震荡,中位接力缺失,低位不断冒头的现象。外贸类细分港口、宠物经济(食品加工)本周出现冲高回落,也就服纺一条线还处于表现稳定的状态。好在这周医药医疗以及可控核聚变等热点逐渐走强,但即便如此,截止到周五,整个赚钱氛围明显比5月中上旬弱。反正当下离指数二次回压越来越近了,大伙还是悠着点好。属于主流热点模式内的标的,该练继续练,但仓位还是要控一下的。
重视月末效应
主持人:大金融抱团和妖股抱团的趋势还在继续,以萧萧的经验判断,月末效应这个节点是不是经常会有一些特别的事情会发生?
海风若雨萧萧:其实月末、月初经常发生标志性的拐点,譬如说2022年的两个重要低点,发生在4月27日的2863点和10月31日的2885点,2024年上半年的重要转折点发生在2月5日的2635点,9月的闪电牛行情井喷发生于9月24日。这些都是往上拐的。往下拐的有2023年的5月9日全年最高点3418点,2024年10月8日的全年最高点3674点等等。规律其实就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所以不要轻视月末、月初的拐点。
主持人:当下的市场轮动节奏太快了,强度已经到了几乎每天都换的地步,这种轮动的节奏配合低迷的成交量实在是令人担忧。
海风若雨萧萧:两种抱团风格的极端差异必定会出现资金跷跷板效应。每到月末,通过重要的技术指标往往可以观察到市场可能的拐点信号。我观察了微盘指数(880823)周线已经呈现出多重顶背离迹象,虽然市场也能通过高位的震荡来完成顶背离技术形态的修复,但是参考微盘股指数的月线超买指标和均线偏离度,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截止到5月22日的月线超买指标RSI已经84%,仅次于2023年的12月的RSI超买指标90%,长周期的20月均线偏离度更是高达40%,再加上月线5连阳的形态,后市出现均值回归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警惕微盘股指数
主持人:本周全球指数都开始出现滞涨,骄阳感觉,是不是要展开调整了?
骄阳:以北证50和微盘股指数来看,周线都是自去年9月份底部起走出了5浪,且本周均出现了周线MACD顶背离迹象,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持续增量资金推动,很大概率是容易出现一波调整的。这2个板块也可以说是市场情绪主导的重要方向,一旦这2个板块倒了,市场的调整也就很容易出现。从上证指数来说,10日线下周也没有任何支撑优势,一旦跌破,调整结构就出来了。所以这个位置结合全球指数的情况来说,要警惕。
主持人:上周你曾经说过新兴消费的机会,本周也走出来了,但是持续性差,只大涨了2、3天,怎么看待?
骄阳:其实不仅仅是新兴消费,其他所有板块这里几乎都是只波动不突破,看起来突破了,反身就下跌,看起来破位了,反身就反弹。要知道,现在市场和几年前不一样了。因为量化的出现,导致绝大多数个股走势都有反身性,当下比的是高抛低吸节奏。
主持人:新兴消费调整之际,周五科技股再度活跃,这个板块是反弹还是新的趋势开始?
骄阳:科技股更多是结构上的反弹,比如好多机器人公司周四KDJ都触及了-5到-10的区间,属于超卖,同时均线结构上也触及了20天线附近或者是前期小平台。只要指数稳定,就容易技术性反扑。但MACD上看,很多科技股都临近死叉,一旦下周确认死叉,则新的调整就又开始了,所以从这里科技股暂时不能看新的趋势。
主持人:当下市场难度不断加大,下周怎么思考机会?
骄阳:弱势拉锯比的是节奏,近期的各热点板块看,军工板块不少都在低位,不时依然有细分方向站出来表现一下,比如雷达电子对抗,再比如无人化作战装备,还有卫星。这个方向轮动上看,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向。
(本文已刊发于5月24日《证券市场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作分析,不作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