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公开喊话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要打贸易战,就去找中国,不要针对欧洲”。原本他希望通过这一言论将矛盾转移,借此让特朗普的矛头不再指向欧洲。然而,特朗普并未如马克龙所愿,反而让他在外交上遭遇了“狠狠的打脸”,这场对话的结果可谓“求仁得仁”。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与欧盟之间的摩擦并不单纯限于关税问题,俄乌冲突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随着美俄两国总统关系的逐渐升温,欧盟,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等国,感到自己被背叛。近期,俄乌两国在土耳其重新启动谈判,马克龙作为欧盟的代表,立刻发出强硬信号,表示如果普京不接受无条件停火,欧洲将对俄罗斯采取更严厉的制裁,并威胁将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最高500%的关税。马克龙的态度可谓十分坚定。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市场已从欧洲转向亚洲,特别是中国。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屡次指责中国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并扬言要对中国实施制裁。最近,欧盟第17轮对俄罗斯的制裁中,甚至把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可能与中国近期增加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量有关。欧盟在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单方面实施制裁,实质上是因无法直接对付俄罗斯,转而向中国施压。
马克龙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一直充满争议。他不仅推动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还积极推动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试图通过这些手段延续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对抗。现在,马克龙再次表现出强硬立场,公开表示将加大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的制裁,计划对相关买家加征高达500%的关税,并试图鼓动美国与欧盟一起参与其中。
然而,在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通话后不到24小时,特朗普却在与普京的对话中改变了立场,背弃了与欧洲方面的共识。这一转变直接导致马克龙的制裁计划失败,尤其令英法等国担忧,如果美国不再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欧洲的团结将遭受重创。实际上,欧洲国家最担心的,还是俄罗斯可能的报复行为。
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急先锋,马克龙可能并未意识到,他的强硬政策为法国和欧盟埋下了深深的外交困境。如今,欧盟不仅与俄罗斯的关系日益紧张,与美国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而微妙。在这一背景下,欧盟的外交政策开始有所调整,特别是法国,显然希望与中国修复关系,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马克龙随后与中国进行了电话交谈,讨论了中法之间的经济合作。
根据5月22日的报道,马克龙特别提到,中法双方已达成共识,将加速推进法国干邑白兰地的对华出口。虽然这一表态对法国至关重要,但中国并未在官方发布中提及这一内容。这或许是因为,尽管法国对于酒业的合作十分看重,但在中国眼中,这一议题的优先级并不高。法国之所以如此急切寻求中国合作,背后有其深层原因,主要是法国在推动中欧经贸关系中的角色曾引发了中国的不满,尤其是在法国推动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关税时,中国采取了反制措施。
事实上,马克龙如今的态度转变,正是他为自己当初政策决策失误付出的代价。法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引发了国内酒业的不安,而中国也开始对法国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如今,马克龙急于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但显然,这一转变来得有些晚。中国早在与美国的经贸谈判中就展现了强大的谈判技巧,美国在对等关税上作出重大让步,才换来中国的妥协。而马克龙如今若要修复与中国的关系,首先应采取实际行动,表明法国在经贸合作上的诚意,而不是仅仅通过口头承诺。
此外,欧洲国家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也极其矛盾。一方面,他们希望中国能作为冲突解决中的关键第三方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试图借中俄战略合作的影响力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采取立场支持欧洲。马克龙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尤为明显,但如果他不能改变这种矛盾的思维,未来在处理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问题时,可能难以与中国达成协调。
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容易被牵制的对象。中国早已明确表示,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法两国需要做出更为精准的战略抉择。法国虽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但近年来其综合实力有所下滑。马克龙的态度和做法,似乎还停留在过于高高在上的层面,然而没有实力支撑的强硬言辞,往往只是国际舞台上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