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编辑丨实习生 宋语菡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落地和实施,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客户资源、重大项目和广阔的市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国有大行和股份行2024年年报梳理发现,共有15家银行在财报中明确披露了长三角地区相关数据,涵盖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规模、存贷款规模等指标。
因区域划分口径差异等原因,中国银行(仅区分境内、港澳台及其他地区)、平安银行(按东南西北分区统计)、渤海银行(采用华东地区分类)未纳入本次统计范围。
从统计结果来看,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资产规模、营收、利润总额等数据稳居前三名,且资产质量表现良好。另外,近半数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利润总额占比超过30%,成为全行重要的利润“引擎”。
工农建领跑长三角资产规模,4家银行信贷占比超30%
从资产规模看,2024年工商银行在长三角地区的资产规模高达12.44万亿元,不仅远超其他银行,还是唯一一家在长三角资产规模过十万亿元的银行。其后依次是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对应的资产为8.77万亿元、7.13万亿元。其余银行在长三角的资产规模均小于5万亿元,其中低于1万亿元的仅有恒丰银行(0.32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浙商银行、广发银行长三角地区资产总额在其总资产中的比重高达89.69%、49.46%,是12家披露长三角地区资产数据银行中最高的两家银行。此外,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在长三角资产规模占比也超过了25%,分别是30.44%、25.5%。
备注:绝大多数银行财报中提及的长三角指的是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两省一市”,交行和浦发银行指的是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
长三角地区是各大银行重要的负债来源之一。2024年,仅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披露了2024年在长三角地区的存款数据。其中,农业银行以6.98万亿元的存款规模位居榜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录得6.66万亿元和5.24万亿元,三家国有大行在该区域的存款总量均超过5万亿元。
从存款占比来看,2024年共有3家银行超过20%。其中,交通银行在长三角存款占存款总规模的比例高达27.65%,中信银行、农业银行这一数据为25.7%、23.5%。
贷款方面,“工农建”3家银行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区域信贷投放能力,稳居“第一梯队”,远高于其他银行在长三角的贷款规模。
2024年,工商银行以6.18万亿元的贷款规模位列长三角地区第一,占全行贷款总额的21.8%;农业银行紧随其后,长三角贷款规模为6.03万亿元,占其全部贷款规模比例24.3%;建设银行以5.24万亿元排名第三,占比20.29%。位列第四的交通银行,与上述银行相比,在贷款规模上差距较大,具体数据为2.43万亿元,占全行贷款28.43%。排名在交通银行之后的银行在长三角的贷款规模均在2万亿之下。
值得关注的是,浙商银行虽然在长三角贷款规模不足万亿元(9911.27亿元),但在长三角占全行贷款比例高达53.62%,为所有银行中最高,这与其总部位于浙江、深耕本地市场的战略密切相关。浙商银行之后,还有3家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信贷投放占比超过30%,分别是恒丰银行(35.51%)、浦发银行(34.13%)、华夏银行(30.7%)。
5家银行利润总额占比超35%,六成银行不良率低于1%
从经营效益看,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分别是1760亿元、1522亿元、1345亿元,占所在行营收比例为24.8%、18.5%、17.92%。从营收占比上看,浙商银行、交通银行、广发银行长三角营业收入占全行总收入为57.69%、36.7%、30.47%,位居前三。
年报披露的长三角地区利润总额数据显示,农业银行以1159亿元稳居榜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列二、三位,利润总额分别为807亿元和753亿元,占比分别为19.13%和19.59%,与营收排名情况一致。
从利润总额占比情况来看,长三角区域在银行利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广发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5家银行在长三角的利润总额占全行比重均在35%以上,分别是81.81%、45.05%、39.99%、39.95%、36.30%。在14家银行中,有10家银行长三角利润总额占比超过20%,占比排名第11和12位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比例逼近20%,分别是19.95%、19.13%。
整体来看,统计范围内的银行在长三角区域资产质量表现较为良好。在10家披露长三角地区不良率的银行中,6家银行不良率在1%以下。其中,中信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不良率为0.53%,是10家银行中最低的,也优于该行其他区域的资产质量。
另外,还有4家银行不良率在1%以上。2024年,恒丰银行在长三角的不良贷款规模为59.31亿元,不良率为1.94%;浙商银行长三角不良贷款161.5亿元,不良率1.63%;民生银行不良贷款规模122.29亿元,不良率1.06%;交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为242.13亿元,不良率为1%。
从不良贷款数据来看,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以493.07亿元、473.45亿元和438.45亿元的规模位列前三,但这与其在长三角的信贷投放规模较大有关,且从不良率水平上看,这三家银行0.82%、0.77%、0.84%的不良率均处于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