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6月20日消息 一则减产小作文将A股搅合得天翻地覆!
19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本周召开的会议主题,仍是关于“限产保价”,光伏三季度将迎来更大力度减产,预计开工比例将环比降低10%~15%。同时,针对“低于成本销售”的严控政策同步落地——第三方专项审计组将全面进行审计,深挖低价销售证据,对违规的企业采取多样化措施,“以次充好”的产品销售行为也将迎来整顿。
受此影响,20日A股光伏赛道集体反弹,BC电池、光伏设备等细分板块纷纷上涨,其中赛伍技术、协鑫集成、凯盛新能等多股涨停,此外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开盘纷纷大幅冲高,天合光能一度大涨超过5%。
值得注意的是,午后尚在A股交易时段突然传出该则减产消息系小作文。据每经报道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6月19日表示,网传协会本周召开以“限产保价”为主题的会议,但他完全不知道此事,“(这是)‘小作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另一名工作人员也表示,别信这个消息。
随后,头部光伏概念股不断震荡下行,隆基绿能甚至一度翻绿。
不过与A股的乌龙走势相比,期货市场对此次减产的小作文似乎“置之不理”。今日早盘,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低开后一路震荡下行,截止收盘下跌3.91%,报31700元/吨。
光伏产业链大范围陷入亏损泥潭中
光伏产业链分为主产业链和辅产业链,主产业链涵盖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辅产业链包括背板、胶膜、逆变器等产品。目前,光伏产业链大范围陷入亏损的泥潭中,尤其是组件、硅料、硅片企业。
4月30日,Wind光伏概念板块95家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收官。数据显示,33家实现营收增长,大部分企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营收下滑和净利润下降。净利润榜单前十名中,仅两家组件企业入围,光伏逆变器、设备及辅材厂商成为最大赢家。
其中,阳光电源归母净利润达到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设备厂商拉普拉斯上市首年净利润达7.29亿元,捷佳伟创、晶盛机电净利润均超20亿元。而组件企业一片惨淡,全球出货前四的组件企业中仅有晶科能源以0.99亿元净利润勉强盈利,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不同程度亏损,其中隆基绿能亏损86.18亿元。
在今年一季度,亏损情况仍在继续。
五大行业龙头交出的一季报显示,合计亏损额超过80亿元。组件出货最大的晶科能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8.43亿元,同比下滑40.03%;净亏损近13.90亿元,较去年第四季度亏损面扩大,而上年同期,其归母净利润为11.76亿元。在组件龙头中,晶澳科技一季度亏得最多:净亏损16.38亿元,天合光能净亏损13.20亿元,隆基绿能净亏损14.36亿元。
此外多数硅料、硅片企业也在深陷亏损之中,据不完全统计多数硅料、硅片企业已连续亏损了15个月。
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去年亏损超70亿元,大全能源亏损超27.18亿元。硅片环节中,被统计的五家企业全年亏损约170.5亿元。其中京运通全年净利润降幅高达1100.46%,也是26家企业中业绩下滑最厉害的企业。硅片龙头TCL中环则以近百亿元的亏损获得“亏损王”的头衔。
多晶硅龙头通威股份一季度净亏损25.93亿元,虽环比减亏,但这是通威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季报,也是其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亏损。
本周多晶硅价格尚无起色
近日,硅业分会发文称本周多晶硅价格出现下降。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50万元/吨,成交均价3.44万元/吨,环比下降6.27%。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30-3.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35万元/吨,环比下降2.90%。p型多晶硅暂无批量成交。
具体来看,一线大厂在目前下游要价极低的情况下接近无法成交,其余企业价格松动较为严重。据了解,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为受下游硅片产品售价急速下跌,原料价格预期随之下调。目前下游企业普遍储备了一定量的硅料库存,新签单压价较为严重。其二为硅料企业本月产能置换情况逐渐展开,短期内呈现产量增加的态势,市场认为减产幅度不及预期,难以做出积极反应。其三为前期部分企业为保现金,被迫以低价去库,下游企业原料价格心理价位已经形成,暂时无法接受更高价格。
截至目前,多晶硅在产企业数量为11家,基本全部处于降负荷运作状态。本月部分多晶硅产能即将恢复生产,带来一定产量增量,6月份产出预期上调环比约8%。
券商表示本轮行业出清需要政策和技术迭代
对于后续光伏发展,有券商表示光伏作为国内“反内卷竞争”的代表性行业之一,预计后续政策端会有一定催化。短期在需求偏弱的背景下,核心看政策力度如何。中长期来看,行业景气反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方面是行业产能需要出清,而本轮行业出清一是看政策,二则是看新技术迭代,例如TOPCon新一代产品升级以及BC产能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开支,而行业周期底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没有足够资金以及技术储备进行产能改造,落后产能逐步无法接到订单从而淘汰。
另一方面,行业中长期需求空间再次打开,这个可能需要依靠消纳瓶颈解决,或者AI数据中心、光伏制氢等提供更多光伏用能场景,进而再次打开光伏需求空间。
至于本轮行业产能出清究竟何时能够完成,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