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稀土焦虑:一场注定失败的豪赌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深陷稀土困境的焦虑之中。国内稀土储备告急,与中国的谈判又迟迟没有进展,这双重压力令他如坐针毡。然而,最近俄克拉荷马州抛出的“本土稀土突破”消息,为这紧张局势注入了一丝看似希望的涟漪,但这希望,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真实可行?美国能否就此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这场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今年四月特朗普发起的全球关税战。以“对等关税”为名,他大幅提高了各种商品的关税,激怒了中国。作为反制措施,中国迅速对稀土出口实施了严格管制,将美国企业排除在出口名单之外。
这一举动直接重创了美国产业。依赖稀土材料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首当其冲,许多企业面临停产困境。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的军工产业,特别是特朗普心爱的六代机F-47项目,也因稀土短缺而被迫搁浅。尽管存在稀土的替代材料,但性能差异巨大,民用尚可勉强接受,军工装备却绝不容许丝毫妥协。特朗普当初信心满满的关税战,最终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美国并非没有尝试补救。从其他国家进口稀土是条路径,然而,这些国家的稀土大多也源自中国,二次进口不仅价格高昂,更受制于中国严格的出口管制政策。中国对稀土这种战略资源的出口实行严格配额管理,其他国家自身需求已占大部分,能分给美国的稀土微乎其微。这种方法只能延缓,而非解决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稀土短缺,美国急需填补缺口。俄克拉荷马州挺身而出,宣称能够解决特朗普的燃眉之急。该州州长与多家投资者达成协议,计划共同开采本州境内的稀土资源,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相关照片,以示决心。
然而,俄克拉荷马州的现状却揭示了这则消息背后的不确定性。虽然该州拥有稀土资源,但其矿产资源总体并不丰富,且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尽管特朗普政府近期给予了该州政策倾斜,但许多项目仍停留在规划阶段,缺乏实质性进展。一些已建成的项目也面临诸多问题,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产。新问题叠加旧问题,俄克拉荷马州的稀土开采项目能否按期投产,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即使抛开俄克拉荷马州的各种挑战,美国想挑战中国在稀土领域的霸主地位也如同痴人说梦。稀土开采并非难事,但关键在于精炼技术。中国对美国构成真正“卡脖子”威胁的,正是其领先的稀土精炼技术。美国虽然也尝试自主研发,但追赶中国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而美国目前急需稀土,根本无法等待如此漫长的时间。
因此,特朗普所谓的“挑战中国稀土”,更像是转移国内注意力,提升国民信心的策略。美国真正的重点,仍然是与中国进行谈判。所谓的“第三次和谈”、“封锁芯片技术”等消息,都是特朗普在为谈判增加筹码,以争取更多利益。
最终,美国别无选择,只能放下身段,与中国进行实质性的谈判。那些暗地里的伎俩,对中国而言,毫无作用。
"
上一篇:新消费 新IP 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