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上海数据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价值化研究报告(2025)
报告共计:44页
《上市公司数据价值化研究报告(2025)》核心内容总结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要素作为关键战略资源,其价值化进程对上市公司乃至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上市公司数据价值化研究报告(2025)》由上海数据交易所联合多方机构编制,围绕上市公司数据价值化展开深入研究,构建评价体系并剖析实践路径。
数据价值化战略意义与顶层设计
数据价值化是数字经济核心,推动“资源化—产品化—价值化—资产化”四阶段递进。国家通过“数据二十条”确立“三权分置”架构,财政部明确数据资产可入表为无形资产或存货,2024年100家上市公司披露约21.64亿元数据资产,虽规模小但增长快。同时,国家数据局推动术语标准化,出台系列政策,构建全周期管理框架,为数据价值化提供制度保障。
数据价值化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数据价值包括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内部价值通过劳动加工形成,外部价值依赖市场化配置。数据价值化需经历资源化、产品化、资产化、资本化阶段,各阶段相互支撑。资源化解决数据“可用性”,产品化赋予“场景性”,资产化明确“收益性”,资本化实现“货币性”,当前数据资本化在信贷融资等领域有实践但尚处探索阶段。
数据价值化榜单体系与结果分析
报告构建含运营效率、管理体系、应用价值、增值潜力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入表企业中,信息传输等行业领先,数据资产规模和占比差异显著,应用路径多样,管理体系较完善,且价值化与企业规模无正相关。未入表企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出,地域聚集效应明显,数字产业化企业主导,资产化有待发展。
典型案例与未来展望
拓尔思、航天宏图、万达信息等企业在数据价值化实践中各具特色。未来,数据将成企业核心资产,促进合作创新,加速资产入表。企业需制定战略、提升运营能力、健全制度、完善价值释放路径、规范披露机制、优化人才队伍,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