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这几年,往哪走?不是东盟,就是中东,要不就是俄罗斯。
尤其是俄乌战争爆发以后,西方企业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空出了大片的市场真空。中国企业呢?那是“万马奔腾、万商入俄”。汽车、家电、能源、快递、电商、金融,甚至连开早点店的都有跨过去的。而靠着中国企业的投资,俄罗斯也挺过了被制裁的最艰难时期。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双赢的故事,但有人说,这回又要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了,这是为何呢?
不久前,6月中旬,俄罗斯财政部正式提出一项《税法典》修正案,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宣布从2026年1月1日起,在俄罗斯境内实施“第二支柱”全球最低税负制度,我们可以叫它“第二支柱法案”。按照俄财政部的说法,“第二支柱法案”实施后,能在一年内为其增加158亿卢布的额外收入。
按照俄罗斯财政部的解释,未来只要你的俄罗斯子公司背后是跨国集团,营收超过7.5亿欧元,你在俄罗斯赚的钱,不管你想转哪,先乖乖交够15%的企业所得税。如果没交够,那不好意思,俄罗斯财政部直接来收差额。为什么俄罗斯突然这么干?说白了,是怕你交税交得太少,钱留给了别的国家去收。
举个例子,你的总公司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分公司,然后可以通过“品牌授权费”“管理费”“采购服务费”等名义,把利润转回总公司所在国,剩下的利润,再在俄罗斯那边交个10%、12%的税。但现在不行了,新法案要求只要在俄罗斯的分公司产生的利润,全部纳入税收统计,必须要交满15%,之前的避税操作就别想搞了。
这意味着本来可以转回母公司的利润被卡住,而交完这15%,你要是再想汇回母国,还得面对两国之间的预提税,“双刀流”跑不掉,这样一搞,你在俄罗斯的运营成本也会直接上升。
那么这个法案下来,谁最吃亏呢?
我们来看看数据。2024年初,俄罗斯境内外资新注册企业中,中国公司数量3700多家,仅次于白俄罗斯,占比高达22%。至于白俄罗斯为啥第一呢,因为俄罗斯被西方制裁后,很多俄企跑到白俄罗斯“套皮”,装作非俄企业逃避制裁。
而且,中国在俄企业,普遍都是像海尔、吉利、奇瑞这种工业企业,能产生的价值不是其他小企业能比的。所以说,俄罗斯这一刀砍下去,最痛的就是这些中国公司。
所以有人说,这不就是农夫与蛇吗?当年西方公司撤离俄罗斯,中国企业不畏风险,大量进入俄罗斯,顶着政治、物流、结算的压力,把市场一点点“捡起来”。
现在呢?俄罗斯打着“国际通行规则”的旗号;实际收割的是刚站稳脚跟的中国公司;你来俄罗斯,是看重它“税低、政策松、市场空”,结果现在——税不低了,政策不松了,还开始盯你利润了。赴俄中国企业,都成待宰的羔羊?
但说到底,类似“第二支柱法案”,本身是全球趋势,不是俄罗斯一家在搞。你可以说俄罗斯“翻脸”,可以说它“忘恩负义”,但你也可以说它只是精于算账。国际规则正在变,全球税收正在收口,避税天堂的黄金年代正在结束。这不仅是俄罗斯的问题,而是全球都在“换地图”。这也对我们企业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张勇等9人退出阿里合伙人
下一篇:原创 黄金,即将多空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