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四国外长齐聚华盛顿,面带笑容握手言欢,正式宣布“印太稀土联盟”成立。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在稀土资源领域的联合。不过,就在同一天,中国的《矿产资源法》突然焕发了生机,而且这一回,它带着一股强烈的“杀气”。这一场背后的博弈,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稀土主导地位正面临威胁?
虽然四国此举被冠以“联盟”之名,实则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小算盘。在华盛顿的会议室里,气氛表面上看起来和谐。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面带微笑,宣布“关键矿产倡议”正式启动,但这笑容背后,显然并非全然是善意。就在这时,特朗普与日本关系日益紧张,还在同一天公开炮轰日本,指责其“数十年来一直在压榨美国”,并威胁要对日本征收30%的关税。面对这一挑战,日本的石破茂并不甘示弱,直言“与其加征关税,不如通过贸易来维护国家利益”,这话虽然听着客气,实际上是在向特朗普挑战:如果你要打贸易战,我奉陪到底。
与此同时,印度总理莫迪显然对美国的要求心知肚明。尽管美国希望将印度与金砖国家拉开距离,莫迪却在刚刚与美国达成共识后,立刻公开表态:“金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平台。”更加让印度感到不安的是,特朗普居然邀请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来会面,这分明是在试图在印巴之间维持某种平衡。
澳大利亚虽然看起来最为温和,却也心中不安。五角大楼传出消息,称美国可能退出AUKUS核潜艇合作框架,这让澳大利亚迅速感到压力。看起来四国的“兄弟情”牢不可破,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算计自己的利益:美国寻求在技术上占据主导地位;日本则希望在资源话语权上有所作为;澳大利亚则力图维持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印度则希望避免完全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表面上的和气,背后却是各自心照不宣的算盘。
不过,这种表面上的团结其实给了中国反击的机会。正如4日宣布的,《矿产资源法》自7月1日起正式生效。此次修订意味着自1996年发布以来的首次大修,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这部新法不仅明确提出了“维护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目标,还特别列出了战略性矿产清单,而稀土显然位列其中。更为关键的是,新法明确规定,稀土的勘探、开采和储备必须由国家统筹管理,所有关键项目都需要国务院或省级政府的批准。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稀土集团也展开了大规模的管理层调整,新任高管不仅年轻且充满活力,更具有国际化背景,显然在为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做好准备。而商务部的动作更是直接,早在4月便对部分稀土出口进行严格管控,全球市场的紧张氛围立即升温。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正计划紧紧把控稀土这张王牌,确保核心技术的安全。为了防止技术外流,关键技术人员和技术护照必须上交审批,企业若要与外国合作,也需先通过政府审批。这一整套策略旨在巩固中国几十年积累的技术优势。
目前,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稀土精炼产能,而美国在2023年依然依赖中国进口70%的稀土。四国所谋求的“独立供应链”梦想,在没有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无疑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然而,面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其他国家也开始紧张起来。特别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开始两面下注,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自己的利益空间。印尼的转变尤为迅速,6月29日,印尼国防部长普拉博沃还在庆祝中企59亿美元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展示出对中国技术和资金的青睐。然而,仅仅一周后,印尼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便公开表示要与美国合作开发稀土资源,换取降低32%关税的优惠。这一决定显然是想借美国的支持来交换经济利益,但印尼的稀土储量虽丰,却缺乏提纯分离技术,失去中国技术的支持,印尼的稀土资源几乎无法进入高端市场,完全依赖外力,风险很大。
越南也迅速跟风,7月3日与美国签署了贸易协议,尽管协议规定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但却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更设立了40%的关税政策针对“转口”到第三国的商品,明显是在冲着中国的利益而来。对此,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明确表示反对任何以牺牲中国利益为前提达成的协议,并警告必要时将采取坚决反制措施。
这些表面上的合作,归根结底,指向的是一个核心问题——技术。很多人误以为稀土资源只是挖矿这么简单,但其实,资源的获取远远不如技术的突破重要。美国、澳大利亚虽然拥有稀土矿,但能够从矿石中提炼出高端材料的,全球唯中国一家。从分离、提纯到精炼,这一条产业链几乎完全被中国掌控。全球除了中国,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实现高纯度的稀土分离。
四国联盟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却如空中楼阁。没有技术的支撑,即便拥有再多的矿石资源,也只能变成废料。特朗普心里清楚这一点,因此他一方面组建联盟,另一方面却悄悄对中国作出让步。7月3日,美国商务部就取消了对华出口芯片设计软件的限制,能源部也解除了对乙烷的出口禁令。这些举措无疑是在试图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显示出美国在稀土问题上的某种妥协。
更为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计划于9月访华,并带着数十位CEO同行。这明显是典型的“订单外交”,通过取消制裁,试图换取中国放开稀土管制。然而,中国对此的回应非常明确:主动权在我手中,而不在你们手里。技术这东西,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建立“无中国供应链”,但至今仍是空口号。中国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复制的。
因此,这场较量的关键,正是在于谁手里拥有最硬的技术。即便四国联盟齐心协力,但没有核心技术支撑,最终仍将空有其名。最终,稀土之争的胜者,必定是那一个在技术上占据优势的国家。
从整体来看,四国联盟的联合,尽管表面风光,实际上却各怀心思。而中国凭借着29年的技术积累,以及新《矿产资源法》的发布,牢牢掌握了主动权。资源可以买到,但技术却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印尼、越南等国若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最终可能两头都讨不到好。而特朗普一边制裁,一边示好,也反映了他心知肚明,离开了中国的稀土供应链,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将面临困境。
你怎么看,最终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