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的关税大限即将到来,越南率先向美国低头,签订了一份“20%关税换零关税”的不平等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中国不得不提高警惕。特朗普借越南之手封堵中国产业链的行动,如何应对这场精心设计的贸易围剿,将成为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上公开宣布,美越两国已经达成贸易协议。此番声明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特朗普用一种极为轻松的语气描述了这一协议,声称这是越南在贸易市场上做出的历史性决定,意味着越南将“对美国敞开市场的大门”,无条件开放市场。
那么,这份协议到底代表了什么?它又会如何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的格局中掀起波澜呢?
首先,我们来关注协议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条款:根据协议,越南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向美国支付20%的关税,而美国商品则享有免税进入越南市场的待遇。这无疑是越南作出的巨大妥协,不仅削弱了越南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为越南经济的未来埋下了隐患。这样的协议,几乎是越南在特朗普政府强硬贸易政策下的屈服。
越南的屈服:第一个“跪下”的国家
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味妥协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策。美国早在4月2日就正式对全球贸易伙伴宣战,宣布启动全面贸易战。不到一周的时间,4月9日,美国就突然宣布暂停对等关税的加征。这一策略无疑为各国提供了“缓兵之计”,也为那些经济较弱的国家提供了妥协的机会。
这种“先打后和”的外交手段显然是美国惯用的策略,目的是通过强压迫使一些经济小国低头认输。越南作为第一个跳出来表态“效忠”的国家,显然已经轻易地屈服于美国的强势施压。
我们之所以说越南是在“跪下”,是因为协议的细节清晰表明了这一点。越南答应开放市场,并接受美国商品零关税的待遇,而越南则需要向美国支付高达20%的关税,相当于美国商品进越南市场的“免关税”待遇,却要求越南商品以“过路费”的形式支付重税。而更值得警惕的是,越南甚至同意美国对通过越南转运的商品征收高达40%的关税。这实际上意味着,特朗普正借越南之手封堵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渠道。
“20%关税换零关税”:封堵中国商品的利器
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美越协议显然是特朗普在全球经济博弈中布局的重要一步。这不仅是为了短期内获取经济利益,更可能是美国通过设置一系列关税障碍来重塑全球供应链,阻止中国以及其他地区的产品自由流通。美国试图通过这种零和博弈的方式,操控全球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其全球经济主导地位。
然而,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表示,坚决反对任何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的交易。面对美国的压力和威胁,中国不会轻易退让,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越产业互补关系面临挑战
中越之间的产业合作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两国之间的重要纽带。许多中国企业在越南投资设厂,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基础,借此进入国际市场。对于越南而言,中国的投资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然而,如果越南真的在美国的压力下全盘接受这些苛刻的关税政策,中越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恐怕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原本在越南设厂的中国企业可能会重新考虑战略布局,随着利润空间的压缩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或将考虑将生产转回国内或迁往其他更友好的市场。这样一来,不仅会拖慢中越之间的经济合作,还可能影响越南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更为严重的是,越南将错失许多在科技创新领域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影响其自身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步伐。越南本想“左右逢源”,但如今却可能落得“两头空”的局面。
美国的“得寸进尺”:越南的经济困境
越南签署的这份协议是否能带来持久的稳定与繁荣?答案恐怕并不乐观。从长远来看,这种“不平等条约”将让越南经济不断失血,20%的关税就像是紧紧套在脖子上的绞索,逐渐削弱越南制造的竞争力。那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越南企业要么需要支付高达40%的“买路钱”,要么面临破产关停的风险。无论哪种选择,结果都不乐观。
而特朗普向来善变,一旦他没有从中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随时可能再次挥动贸易大棒。越南寄希望于美国的“仁慈”,无异于自掘坟墓。若美国再度提出新要求,越南将如何应对?是继续妥协,还是勇敢反击?这一问题值得越南深思。
历史已经证明,对霸凌者的妥协,只会引来更大的压迫。今天是关税优惠,明天可能就是要求开放金融市场、出让主权等苛刻条件。届时,越南还会有多少“血肉”可以继续奉献给这只贪婪的老虎?
越南的选择:与其跪着求生,不如站着发展
事实上,越南完全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与其跪着迎合美国的要求,不如站起来,选择一个更平等、更互利的合作平台。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从经济合作还是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都是互利共赢的理想平台。与其成为美国的“经济殖民地”,不如抓住真正的机会,独立发展,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利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