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特朗普宣布自8月1日起,对韩国输美产品征收25%关税。此消息一出,迅速在国际政坛掀起波澜,韩国新总统李在明面临棘手难题,而背后美国的一系列动作,也暗藏着针对中国的阴谋。
李在明上台后,提出以坚固的韩美同盟、紧密的韩美日合作、尽快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为基础,开展“实用外交”。在就职满月的记者会上,他还表示要尽快改善中韩关系。然而,美国突如其来的加税通知,似乎让李在明的态度有了微妙变化。
此前,李在明政府对美国“对等关税”谈判采取冷处理态度,不答应也不明确反对。可在特朗普发出加税信函后,韩国外交部的回应有了针锋相对之意,显示出李在明政府对特朗普此举的极度不满。这一态度转变,一方面源于美国加税对韩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李在明在外交政策上,开始重新审视韩美关系。毕竟,美国此次加税,完全不顾及盟友情面,将韩国经济利益置于不顾。
李在明(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宣称加税是为了平衡贸易逆差,称25%的税率远低于消除与韩国贸易逆差所需水平。但这只是表面理由,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从经济层面看,美国试图通过加税,逼迫韩国企业加大对美国制造业投资、购买更多美国能源及农产品等。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逆差,希望借此方式减少逆差,促进本国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例如,美国希望韩国在造船业等领域配合其遏制中国,以此削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进而巩固美国的经济霸权。
从政治层面讲,美国是在向李在明施压,提醒他在对华立场上要坚定。李在明上台前后,多次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这与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相悖。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这一手段,让李在明认清“阵营”,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此外,美国可能也想借此为尹锡悦求情。李在明上台后着手清算尹锡悦及国民力量党,而尹锡悦是美国的忠实支持者,美国不愿看到其下场太惨。
当地时间7月11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长张成吉透露,特朗普政府希望韩国加入美国,共同在造船业等领域遏制中国。美国感受到中国在造船业市场份额增长的危机感,将韩国视为战略伙伴,要求韩国加入遏制中国的“其他领域”措施,作为造船业双边合作的“前提”。
特朗普(资料图)
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制造了全球超80%的干货船,2025年全球船厂年总产量中,中国份额达53.1%。美国政府估计,截至2024年1月,中国拥有的船只占全球商业船队超19%,并控制着95%的集装箱运输。美国为了重振本国造船业,对抗中国造船业的主导地位,此前已采取诸多措施,如计划在白宫设立造船办公室、提供特殊税收优惠,对中国制造船只进港征收高额费用等。如今拉拢韩国,就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加税对韩国经济冲击巨大。韩国主要产业如汽车、钢铁和半导体等,本就是对美出口主力,加税将使这些产业面临更大困境。汽车、钢铁行业已出现对美出口下滑,加税无疑是雪上加霜,韩国舆论对经济受拖累的担忧持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面临两难选择。若顺从美国,加入其遏制中国的行列,虽可能缓解关税压力,但将严重损害中韩关系,影响韩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要知道,中国是韩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韩经贸合作对韩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若拒绝美国,韩国不仅要承受高额关税,还可能面临美国在其他方面的施压,如在军事安全领域,美国可能会在驻韩美军费用分担、战时指挥权移交等问题上设置障碍。
美国(资料图)
不过,李在明政府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近期,韩国在战时指挥权移交问题上态度积极。据韩国《朝鲜日报》7月11日报道,李在明10日主持首次国家安全保障会议,重点检讨战时指挥权回收等核心安全议题。韩国政府一名高层官员表示,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是本届政府想要推进的议题,美国方面对此态度也并非那么消极。若韩国能借此契机,在战时指挥权等关键问题上取得进展,增加自身与美国谈判的筹码,或许能在应对关税及美国遏制中国要求时,掌握更多主动权。
美国对韩国加税以及拉拢韩国遏制中国的一系列举动,背后是其维护自身经济和政治霸权的战略考量。李在明政府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外交和经济形势,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维护韩国国家利益,将考验其智慧与决策能力。而对于中国来说,需密切关注美韩动向,坚定维护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国家利益。这场大国博弈的棋局中,每一步都充满变数,未来局势如何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