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这次会面后,鲁比奥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此次会谈给出了极高评价,并透露中美两国领导人会面可能性很大。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它不仅反映了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也为两国未来的互动走向带来了新的思考。
特朗普(资料图)
鲁比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对华鹰派人物。在过往的诸多场合中,他多次发表对华强硬言论,其立场和态度尽显对华的不友好,也因此被中国制裁。但在此次与中国外长的会晤后,他却用“非常有建设性,非常积极”这样的词汇来评价会谈,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着实让人惊讶。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特朗普通告全球,8月1日起正式对各国征收“对等关税”,东南亚各国普遍被征收25%以上的关税,老挝、缅甸甚至高达40%。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比奥的亚洲之行本就困难重重,其在东南亚能达成的目标相当有限。也正因如此,外界猜测他此行或许主要就是为了与中国外长会面。
从当前的国际形势看,美国面临着诸多挑战。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美国在其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战略成果。同时,美国国内经济也面临着通胀压力,贸易逆差问题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急需在国际事务中寻找新的突破口,而与中国改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选项。鲁比奥态度的转变,或许正是美国政府在权衡利弊后的一种外交策略调整。
此次,中国外长与鲁比奥的会晤,持续约一小时。在这一小时里,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中国外长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中方希望美方能够以客观、理性、务实的态度看待中国,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目标制定对华政策,用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与中方打交道,共同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并且,双方同意加强外交渠道及各领域各层级的沟通对话,充分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积极探索扩大合作领域。这意味着,中美双方都意识到,尽管两国之间存在诸多分歧,但合作的空间依然广阔,通过沟通与合作来解决问题,才是符合两国和世界利益的正确选择。
鲁比奥(资料图)
鲁比奥在会晤结束后表示,今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面的可能性很大,但前提是双方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并达成切实的成果”。这一表态,无疑给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回顾历史,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面,往往能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两国在经贸、气候、反恐等诸多领域的合作。
早在6月5日晚,中国领导人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就指出,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需要双方把好舵、定好向,排除各种干扰。此次两国外长会晤后释放出的领导人会面可能性大增的信号,正是双方在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具体体现。如果中美两国领导人能够成功会面,必将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也将为世界和平与繁荣注入强大动力。
从当前情况看,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为关键。今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此后,虽然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双方在多个经贸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关税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若两国领导人会面,经贸问题大概率将成为重点讨论内容,有望推动两国在贸易平衡、市场准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鲁比奥(资料图)
此次王中国外长与鲁比奥的会晤,以及鲁比奥释放出的积极信号,让我们看到了中美关系缓和的曙光。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关系历经多年的发展,积累了诸多矛盾和分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美国在台海、南海等问题上,依然不时采取挑衅行动,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对于中国而言,在与美国保持沟通与合作的同时,必须坚定维护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守国家核心利益。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美国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和行为,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说“不”。
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美国能够摒弃冷战思维,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中国合作,那么中美关系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双方可以在应对气候变化、打击跨国犯罪、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合作,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但如果美国继续坚持霸权主义,在涉华问题上不断制造麻烦,那么中美关系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总之,此次鲁比奥在与中国外长会晤后的态度转变以及对中美领导人会面的表态,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期待中美双方能够抓住这一机遇,通过平等对话、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为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