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取其辱,指的正是加拿大!特朗普执政后,加拿大在美国的影响下,盲目追随对华打压政策,尤其是对中国产品加征的35%关税,成为一记沉重打击。卡尼(加拿大总理)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两项关键举措:一方面,他宣称将坚定捍卫加拿大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他则任由国内媒体散布“摆脱美国,推动与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的舆论风潮,实际上是在通过媒体试探中国的立场。然而,恶行终究自食其果,最终加拿大失去的,正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这一切恰恰是中方考虑赠予澳大利亚的。
加拿大究竟对中国做了些什么?首先,从2024年10月1日起,加拿大开始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接着在21天后,又对中国的钢铁和铝产品加征了25%的关税。这一系列举措显然是在效仿美国的反华政策,试图借此讨好美国。加拿大的选择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政治博弈,也包含了经济层面的考虑。2024年数据显示,加拿大每年向美国出口超过4000亿美元的商品,在经济困难、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加拿大希望通过亲近美国来寻求经济上的“庇护”。显然,特朗普并不是个会轻易让人占便宜的角色。
美加关系破裂几乎是注定的。首先,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从不知足,甚至对加拿大采取了过于强硬的立场。其次,2024年加拿大对美国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了进口额,35%的关税几乎是特朗普设定的底线。加拿大从美国身上赚得足够多,而特朗普则认为是时候对加拿大施加压力。面对这一情况,卡尼显得颇为尴尬。据路透社报道,卡尼已在竭力寻找其他国际市场,以期缓解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加拿大经济的冲击。与此同时,加拿大媒体也开始炒作,试图通过缓和与中国的关系来摆脱困境。
有一位观察者直言:“加拿大最大的威胁不是中国,而是对美国日益屈从。”这句话一针见血。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制造业总值甚至比加拿大所在的七国集团(G7)加起来还要高;另一方面,美国不断向加拿大施压,要求其对华强硬,但美国却希望重建与中国的商业联系。特朗普最近的访华计划,似乎并没有带领政府高官,而是带去了美国的大企业巨头,这无疑让加拿大感到无所适从。与美国站在反华阵营一边,加拿大似乎逐渐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甚至怀疑特朗普的真正目的,可能并非仅仅是通过35%关税施压,而是逼迫卡尼加大对中国的制裁力度,继续为美国充当反华阵营的先锋。
然而,也不排除加拿大媒体的炒作完全得到了卡尼的默许。考虑到中加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卡尼似乎希望通过媒体在试探中国的反应。事实上,在2024年3月,中方已经对加拿大的菜籽油和豌豆加征了100%关税,并对其水产品和猪肉加征了25%的关税,作为对加拿大保护主义措施的回应。面对这种情况,卡尼不敢轻易示好中国,因为加拿大内部亲美情绪浓厚;同时,如果中国对此做出冷淡回应,加拿大也会担心再次激怒美国,在35%关税的基础上,可能还会被特朗普进一步加码。
值得注意的是,卡尼原本希望通过油菜籽贸易受益,但中国已经找到了新的供应商——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最近访华,旨在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据路透社的报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可能很快会与澳大利亚达成协议,允许澳大利亚的油菜籽供应商向中国出口15到25万吨油菜籽,前提是相关产品的杂质含量不得高于1%,并且解决对黑胫病传播的相关顾虑。这样一来,原本属于加拿大的油菜籽市场,已然被澳大利亚抢占,卡尼因盲目对华强硬而错失了这笔生意,结果导致了许多加拿大的榨油厂倒闭,不仅如此,豌豆、肉类、海鲜等产品的销量也出现了急剧下降。
这一切充分证明,加拿大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超想象,而在关键时刻,卡尼发布消息表示,可能会对来自中国的钢铁及相关产品征收25%关税,试图避免中国钢材倾销影响加拿大的钢铁产业。卡尼一方面模仿特朗普的“保护政策”,以此来保卫本国钢铁行业,另一方面,加拿大外交部长阿南德也曾表示希望与中国重启更多合作。王毅在回应时明确指出,既然想要改善关系,加方必须停止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并为中国企业提供更为友好的营商环境。
言外之意,想要继续和中国做生意,加拿大必须端正态度,别再盲目跟随美国的步伐,最终受害的只会是加拿大。卡尼的关税政策不仅无法保护加拿大相关行业,反而中国的反制措施可能会将加拿大的经济推入更深的困境。特朗普的翻脸让卡尼已经感受到了什么叫“背后捅刀”,接下来如何选择,只有卡尼自己知道,唯一能确保的就是,如果他继续走错路,加拿大将会陷入更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