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国际政治看起来不像是在较量,而更像是你不买我就惩罚你,问题是——到底谁更倒霉?
这几天,欧盟搞出一个新的动作:居然盯上了印度的炼油厂,说是在对俄罗斯的第十八轮制裁框架里,要连带把印度最大那家炼油企业也拉进来。这事儿听着有点离谱,你说的是俄罗斯,制裁的却是印度,这中间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但我查了一下,欧盟不是搞错了,而是看清了现实。
先回到起点。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几乎一夜之间决定和俄罗斯老死不相往来,尤其是在能源这块。天然气断了就凑合烧煤,石油断了就转身找中东和非洲。但是,市场有空子就有人填,俄罗斯的石油没销路?没关系,印度来接盘。
据《金融时报》和路透社的数据,2022年以前,印度从俄罗斯买的原油一年也就500万吨。但到2024年,这个数字已经是9000万吨,占到了印度原油进口的38%。这还只是原油。
关键是,印度不光买,还加工。
加工完之后,再把成品油——尤其是柴油和航空燃料——卖回给欧洲。2024年上半年,印度每天往欧盟出口约15万桶柴油和航空燃料,这部分供给占欧盟市场相当大比例。你说你制裁俄罗斯不买油,但绕了一圈又从印度买回来,图啥呢?
也难怪现在欧盟急了。
他们一边在政治上强调要切断对俄罗斯的依赖,一边经济上却还是绕道把俄罗斯的油用上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发现这个后门其实让印度赚得盆满钵满,却让自己成了笑话。
欧洲柴油贵得离谱,一方面是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搞这一堆政治洁癖,成本高、路径长,自然价格上不去。再看印度,进口俄罗斯打折原油,加工后卖高价给欧盟,躺着赚钱。
我看到商务部和能源市场研究机构Vortexa的数据时,是真的愣了一下。2024年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均价比市场低了将近15%,而成品油出口价却是国际均价略高。这中间的利润,谁赚了,不用说。
所以欧盟这次盯上印度,逻辑很简单:你不能当洗油中心。
卡拉斯这次公开点名印度炼油厂,说要堵住漏洞,听着是维护制裁原则,实则也是气不过。你让我政治上吃瘪,经济上还被你收过路费,我脸往哪搁?
但问题也来了:制裁印度炼油厂之后,欧盟靠谁来填补燃料缺口?
欧盟目前的成品油库存并不乐观。国际能源署上个月的报告显示,欧盟成品油库存比五年平均低了约7%。如果再失去印度这条供应链,柴油价格立马往上窜。
2022年时法国和德国曾因柴油短缺搞到运输业哀鸿遍野,那波记忆还没过去。现在又来一刀,这不是再拆自己的后路吗?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印度会怕吗?
我看未必。
印度对欧盟出口成品油确实多,但它的买家不止一个。东南亚、非洲甚至拉美,都在跟印度做油品交易。而且关键在于,印度和俄罗斯的这套石油合作模式,已经稳定运作两年多,背后的运输、结算、物流、金融通道都已经跑通,不是一纸制裁就能堵死的。
而且你真制裁了印度炼油厂,会不会逼着印度更彻底倒向俄罗斯和中国那一边?这可不是一句外交声明能收场的事。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是:印度国内对炼油业的依赖程度非常高。不仅是出口赚外汇,还是就业大户、地方经济支柱。如果欧盟真下狠手,印度国内会被迫重新评估和西方的经济互动。这不是你制裁我,我就乖乖低头的节奏,可能反而会逼出更多自主路线。
所以这次制裁最大的看点不是印度会不会低头,而是欧盟有没有准备好为这个决定买单。
柴油短缺,物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这些事情不是明年才会发生,而是这个月就可能感受到的。
就像这次一样,表面看是制裁俄罗斯,但绕着一圈,欧盟自己又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
我不想说这是好笑还是讽刺,但这真的是代价。你制裁别人,却可能先让自己冷几个月、油价涨几轮。
我试着问了几个朋友,他们是做跨境贸易和能源咨询的,有一个特别沉默。他说了一句:
其实我们早知道欧洲会走到这步,但以为是明年,没想到这么快。
那我问题来了,现在这个局面,欧盟打算怎么解?停用印度炼油厂,难道改从美洲买柴油?你知道那运输成本是多少吗?你真以为所有国家都愿意承担这笔账?
还是说,欧盟其实也知道这些都挡不住,纯粹只是为了政治正确,而不顾市场代价?
你说,下一次轮到谁?